收藏 分享(赏)

长沟公司“11.8”顶板事故.docx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100581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沟公司“11.8”顶板事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长沟公司“11.8”顶板事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长沟公司“11.8”顶板事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长沟公司“11.8”顶板事故一、事故经过2010 年 11 月 8 日八点班,长沟公司采煤队出勤 38 人。工长雷某安排周某带领杜某、冯某在工作面回进风退锚放顶。到达回风落山后,发现密柱以里三排钢带顶板完整未退锚。周某安排冯某观察顶板,他和杜某在第二排密柱煤帮侧回掉一根单体柱,在第一排密柱煤帮侧回掉两根单体柱,并将回下的单体柱分别支设在第一排密柱以里第二、三排钢带下。10 时左右,周某叫杜某送液,冯某在密柱外观察顶板,自己进入落山开始退锚。11 时25 分,在退完 4 个15.24mm 锚索锁具( (落山侧第一排钢带的 3 个和第二排钢带巷帮的 1 个) ,准备安退锚器退第一排钢带的第一根17

2、.8mm 锚索时,突然发生冒顶,落山侧冒落区的碎矸涌出将周某埋压,抢救过程中又发生二次流矸,待 12 时 03 分周某被救出来时已窒息死亡。二、事故原因1、违章进入落山退锚放顶,被涌出的矸石埋压窒息,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2、 上一班违反作业规程要求,没有“先退锚、后回柱”,而是只回柱不退锚,形成 2.4 米长的悬顶,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3、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现场隐患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4、队组劳动用工安排不合理,由参加工作未满一年的新工人负责现场安全监护,也是造成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三、事故教训1、零点班未按照回采程序操作,只回柱不退锚放顶,造成落山悬顶,留下隐患。

3、周某未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在新旧密柱间进行退锚放顶,违章进入密柱以里退锚造成事故。其余两人没有制止违章,安全意识淡薄,自保互保不到位。2、在实际工作中,指挥生产的管理干部要对出现的隐患认识到位,巡查到位,发现违章行为要及时制止,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对于重大隐患要盯在现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四、防范措施1、继续强化操作要领、事故案例和作业规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做到正规操作。2、根据生产工序的要求,合理调配班组岗位用工,关键工序、关键岗位一定要安排足够的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担任,防范因新工人多,技术岗位人员缺乏造成的安全隐患。3、强化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落

4、实,加强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及时发现、整改生产作业现场安全隐患。五、事故点评1、本起事故我们可以看出,假如上一班按照作业规程要求退锚放顶,就不会形成 2.4 米长的悬顶,也不会有周某的密柱以里退锚;假若现场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按照作业规程要求不进入切顶密柱以里作业,这起事故就不会发生;假若当班队干、工长、安全员或是在场的其他人员,只要有一个人出来制止周某的违章行为,这起事故同样能够避免。2、在实际工作中,从基层领导到操作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习惯了、干惯了,明知故犯违章,还有的经验少,技术素质差,瞎干胡干,很容易造成事故。从这起事故警示我们,安全意识、操作技能的学习培训力度还需加强,要想不违章,首先得学习正规作业的规范和程序。自保、互保、联保的意识也是建立在对隐患的认知基础上的。3、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跟班队干、安全员以及安监员没有盯住薄弱环节,安全监督不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故案例 > 矿山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