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矿“10.8”冲击地压事故2010 年 10 月 8 日,神华集团某矿 W1143 综采工作面,发生一起冲击地压事故。造成 4 人死亡,2 人重伤。W1143 作面概况:工作面所在采区煤层开采顺序为由下向上; 即先采下区段,后采上区段。w1143 综采工作面上部原始煤层,下部为 w1141 工作面采空区,区段隔离某柱宽度 30 米【倾向】该工作面,2010 年 8 月 18 日安装结束,20 日进行初次放顶。截止 2010 年 10 月 7 日工作面下端头推进度为169.6M。2010 年 10 月 8 日值班队长常某组织召开夜班班前会安排当班工作任务,凌晨 1:30 分 6 名作业人员到达
2、工作面开始作业,12 名人员在其他地点进行辅助作业。上午 9:00,当煤机切割第三刀下行至 25#支架处时,听到一声沉闷的响声。架前大量煤体抛出工作面。突然一片漆黑,粉尘飞扬、风流逆转、气体超限、工作面局部低鼓, 下顺风糟转载机段单体折断,巷道严重收缩闭合。事故发生后支架工崔某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工作面下端头发生大面积冒落,有人员受伤。9:10 分矿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救援,同时向公司调度室汇报。10:35 分将 6 名伤员救出送往地面。4 人抢救无效死亡,2 人重伤。为调查发生事故原因: 在抢险救灾工作结束后“10.8”事故调查组, 技术组与专家组于 2010年 10 月
3、 10 号对该矿“10.8”事故现场进行勘察。经现场勘察情况如下:(1) :w1143 工作面 30#液压支架以下, 至下端头刮板机因低鼓整体抬高。从 25#液压支架到工作面刮板机机头处,刮板机严重上仰扭曲。(2) : 工作面 14# 15# 16# 18#液压支架立柱, 挤压折断; 4#至 25#支架的“十字”接头连杆全部折断。(3) :下顺槽端头超前支护 30 根单体支柱断裂或严重变形(4) :煤机摇臂折断(5) :工作面 33#液压支架到下端头顺槽 50 米范围内煤壁全部片帮倾出,大量媒体推向支架放向。工作面支架前方安全空间被片帮媒体挤死(6) :下顺槽转载机机头 30 米范围内巷道整体
4、变形,巷道底板俩帮挤压严重。(7) :煤机滚筒将支架顶梁穿透(8) :转载机冲击将下顺槽顶板锚杆外露端撞弯原因分析:直接原因:该矿井田位于地震带上,W1143 综采面以北 210 米处为 DF19,该工作面存在较大的构造应力,具备了发生动力灾害的应力环境。W1143 综采面 B41 煤层硬度相对较大,老顶存在着坚硬巨厚的粗砂岩和细砂岩互层,底板为钙质胶结的粉砂岩,具备发生动力灾害的煤岩条件。W1143 工作面的上覆 B4_2 煤层已回采,下部区段 W1141 综采面已回采结束,在转移应力,相邻工作面回采的固定支承压力及本工作面超前支承力相互叠加共同作用下,工作面媒体积蓄较多弹性能量,达到变形极
5、限,采煤活动诱发强构造应力瞬间破坏采场围岩及工作面设备,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防范措施:(1) :委托具备资质的科研院所对矿井 B4 B2 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及地应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工作面具有倾向性的坚硬顶板和煤层进行超前预裂爆破及媒体松动爆破,严格按冲击地压矿井进行管理。(2) :对工作面应力分布情况提前进行探测确定应力集中区域后对该区域采取解危措施,根据工作面矿压监测数据确定超前支撑压力影响范围后对该区域内所有设备进行固定严禁人员在该区域长期逗留并加强工作面超前支护强度。间接原因:该矿在顶板矿压管理方面,对巨厚砂岩顶板围岩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危害认识不足。对目前采取的循环放顶安全技术措施实
6、施后所能达到的效果,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检查和评价。防范措施:(1) :对矿井煤岩层进行冲击倾向性鉴定划分出冲击地压的危险程度及危险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2) :认真开展矿压观测工作加强矿山压力显现规律的研究掌握工作面周期来压,来压步距循环放顶距等技术参数对人工强制放顶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总结。补充完善工作面初次放顶循环放顶的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与控制。在具有冲击倾向性煤岩体中从事采掘作业时应落实以下安全管控技术措施:(1) :做好冲击地压防治的基础工作,必须查清于矿压显现相关的地质条件。包括煤层性质、煤层顶板性质、地质构造、煤岩体应力等。(2) :开采前应进行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对于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层,采掘前必须进行冲击危险性和冲击危险区域的划分,并编制专门的防治冲击地压灾害设计和安全措施。(3) :冲击地压灾害监测预警必须合理选择先进、适用、比较可靠的方法进行。包括微震检测、煤岩体应力检测、钻粉率指标饭检测等。监测数据传输、整理、分析、应用必须及时准确有效预警。特别是当监测区域有发生矿压灾害危险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