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采区设计的编制和实施是矿井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矿井经济效益,搞好安全,实现合理集中生产的基础。根据各矿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特编制如下规范。第一节第一节 采区设计编制一般规定采区设计编制一般规定第第 1 1 条条 生产矿井新开拓准备采区,应在开工前三个月提交采区设计方案报公司审批。采区设计方案应有 2 个以上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最优方案。第第 2 2 条条 采区开采前,应根据公司批准的采区设计方案编制采区设计,采区设计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批,报公司采掘处备案。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不得布置 3 个(含 3 个)以上回采
2、工作面和 5 个(含 5 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严禁在采煤工作面范围内再布置另一个采煤工作面同时作业。采掘过程中严禁任意扩大和缩小设计规定的煤柱。采空区内不得遗留未经设计规定的煤柱。严禁破坏工业场地、矿界、防水和井巷等的安全煤柱。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域的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前进式采煤法。第 3 条 采区设计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巷道布置要力求做到系统简单,体现合理集中生产,为矿井高产高效创造条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第第 4 4 条条 编制采区设计的依据编制采区设计的依据1、公司地质处批准的“采区地质说明书”。2、矿井设计文件,如矿井设计、矿井改
3、扩建设计。3、矿总工程师根据本年度开拓方案和生产接续及公司批准的地质说明书下达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包括以下内容:采区开采范围、开采煤层数目。设计原则(包括巷道布置、采煤方法的选择、采用先进技术和解决重大安全问题的主导意见)。采区生产能力。主要生产系统。设计方案编制完成时间。4、设计人员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的设计所必需的原始资料以及“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等上级有关法规和规定。第第 5 5 条条 采区设计方案应在阐述采区范围、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状况、采区储量等基础上,详细论证和确定采区设计重大问题,包括:采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采区参数;采准巷道的布置方式和生产
4、系统;采煤方法选择;采掘工作面的工艺及装备;采区机电设备的选型与布置;安全技术措施等。第二节第二节 采区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基本内容采区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基本内容第第 6 6 条条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一) 采区概况1、采区位置及范围。采区位于井田的具体位置,上下水平标高,范围大小(走向及倾斜长度)、开采煤层数、煤层厚度、倾角等。2、详细描述与邻近采区及地面关系。相邻矿井、小煤窑开采、邻近采区、邻近煤层、主要井巷等相互之间的关系。采区和地面主要建筑、河流、池塘、塌陷区积水、村庄、铁路、桥梁等的关系,开采影响程度等。(二)采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1、地质构造。采区内断裂(断层、裂隙)、
5、褶曲构造发育特点及规律,断层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的破坏和对开采的影响。对砾岩层、陷落柱、风氧化带、火成岩侵蚀、侏罗系及第三系红层侵蚀等情况加以描述。2、水文情况。内容包括:影响本区开采的含水层特征、充水条件,隔水层的分布发育情况及变化规律,断层(含)导水性、地面水体、邻近老空积水及小煤窑开采情况,钻孔的封孔质量情况,采区涌水量预计等。(三) 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1、煤系地层的层序、厚度及产状变化情况等。2、煤层厚度、硬度、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3、煤层顶底板厚度、岩性、强度(伪顶、直接顶和老顶分别描述)及顶底板分类情况,地压情况,煤岩冲击倾向性等。4、各煤层层间距及其变化规律。5、煤质
6、、瓦斯等级、自燃发火期、煤层爆炸指数等。表 1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种灰分硫分发热量(MJ)倾角()厚度(m)层间距(m)容重煤层结构稳定分类直接顶直接底(四) 储量计算1、各煤层走向长、倾斜宽、煤层厚度、容重等。2、分煤层的储量情况(工业储量、煤柱、地质损失、可采储量、回收率等)及汇总表。(采区回收率不得低于:厚煤层 75%、中厚煤层 80%,薄煤层 85%。)(五) 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意见包括对本采区勘探程度、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对设计和开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第第 7 7 条条 采区巷道布置采区巷道布置根据煤层赋存及地质构造情况及延深水平设计方案对采区的主要巷道进行布置。根据巷道的用途、长度、层位、角度、支护形式及区段划分个数等提出两个以上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最优方案推荐为主导方案。(一) 巷道布置方案说明1、采区大巷、总回风巷布置。开拓巷道不得布置在严重冲击地压煤层中。永久硐室不得布置在冲击地压煤层中。采区必须有单独的回风道,保证分区通风。2、采区上下山数目及位置。单翼或双翼采区、单层或联合布置;运输、轨道、回风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