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安全实验室废物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实验废弃物的管理,维护正常的检验工作秩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产生的实验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3.定义3.1 医疗废物指医院实验室在进行相关的实验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包含实验废弃物。3.2 实验废弃物指医院生物实验室在实验活动或实验活动有关的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 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弃物。 实验废弃物属于医疗废弃物。4 职责4.1 总务科负责中心实验废弃物的管理。4.2 实验室生物安全员
2、负责组织检查本科室实验废弃物消毒、处理工作。4.3 实验工勤人员负责实验内实验废弃物的消毒、处理工作。4.4 医院废物回收中心工勤人员负责责任范围内实验废弃物的收集、 运送、消毒、贮存,并负责贮存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的维护、消毒及处理。4.5 实验室生物安管理小组负责实验废弃物处置工作的监督检查。5.管理规定5.1 实验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 医疗废物分类目标 、 医疗废物管理条件 、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等相关法规要求, 按照“无害化、 减量化、 资源化”原则进行妥
3、善处理。5.2 医院废物回收中心负责中心实验废弃物管理,科室负责任范围内的实验废弃物管理,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实验废弃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5.3 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实验废弃物,并按照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类别分别放置于防渗专用包装容器(袋)或者防锐器穿透密闭容器(可以是广口塑料瓶或耐重硬纸盒等)内。5.4 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实验废弃物放入包装容器后不得取出。5.5 严禁使用破损的包装容器,严禁包装容器超量盛装,达到容器的 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5.6 操作、搬动或送过程中发现容器有破损、渗漏等情况,应
4、立即采取重新封装等措施并作相应消毒处理。包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5.7 实验废弃物的容器外表面应有生物危险警示标志和中文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实验废弃物产生机构名称、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物别说明等。5.8洁净的破损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废物包装容器等,不得作为普通生活垃圾遗弃,应与实验废弃物一同处置。5.9 严禁将实验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放。5.10 实验废弃物中含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弃物,应先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剂处理后,再按照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5.11 应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中心实验废弃
5、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中心内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清洁,指定专人负责。5.12 严禁在贮存设施以外堆放实验废弃物;不得露天存放实验废弃物。5.13 设专人管理实验废弃物暂存设施和设备,配备适宜的防护用品和器材,并定期的消毒。对接收的实验废弃物进行核查、登记并做好有关的交接记录。5.14 实验废弃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宜超过 2 天,冷冻贮存时间不宜超过 7天。5.15 从事实验废弃物收集、运送、贮存、管理等工作人员应当接受相关法律知识、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持证上岗。5.16 从事实验废弃物运送、贮存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必要的防护;并进行必要
6、的体检和免疫接种。5.17 在进行实验废弃物收集、运送、贮存时使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不得随意丢弃,应作为实验废弃物处置。5.18 发生污染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并及时采取消除污染和影响的措施。5.19 高致病性或疑似高致病性实验废弃物在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之前,必须在实验室内进行压力蒸气灭菌,并放置化学指示条监测灭菌效果。6.处理要求6.1 处理原则6. 1.1 科室应指定人员定时负责危险性废弃物收集、运送工作。有特殊需求应及时报办公室,安排适宜的收集频率和实践,提供必要设备、特定容器和标识方式等。6.1.2 实验室内和实验台上必须设置收集实验废弃物的容器,建议使用塑料容器。6.1.3 清除污染的首选方法为压力蒸汽灭菌。需要进行压力蒸汽灭菌的实验废弃物, 应放置在无渗漏、 耐压力蒸汽并能够被蒸汽穿透的包装容器中。灭菌处理后,用专门运输工具运送至暂存地点。6.1.4 使用消毒液消毒实验废弃物时,应使其与废弃物充分接触,不能有汽泡,不能有气泡阻隔,并保证足够的作用时间。6.1.5 使用周转箱运送实验废弃物时,周转箱应加盖、密闭。运送实验废弃物的周转箱应能够防渗漏、遗撤,使用后应进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