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自救器的使用与管理.doc

上传人:小魏子好文库 文档编号:136996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救器的使用与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救器的使用与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自救器自救器的使用与管理的使用与管理自救器是入井人员在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时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缺氧窒息的一种随身携带的呼吸保护器具。自救器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的防护个人呼吸器官的装备。其主要用途就是在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或二氧化碳突出事故时,供井下人员佩戴脱险,免于中毒或窒息死亡。自救器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种。隔离式自救器又分为化学氧和压缩氧自救器两种。使用方法使用方法:ZH15 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和使用维护: 我们介绍一下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方法:1、将专用腰带穿入自救器皮带卡,固定在背部腰间。2、

2、使用时先将自救器转到腹前,一手托底,另一手拉开封口带。3、去掉上外罐,手提头带将自救器抽出后将下外罐丢弃。4、戴好头带,整理好气囊。5、拔掉口具塞,迅速启动氧烛(若氧烛启动失效,应深吸气后通过口具向药罐呼气以强制生氧) 。6、将口具放入口中,口具片置于唇齿之间,牙齿咬紧牙垫,用鼻夹垫夹住鼻子,开始用口呼吸。7、均匀呼吸,快速撤离灾区。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要注意口具和鼻夹一定要咬紧夹好,绝不能中途取下口具和鼻夹。2.生氧剂产生的氧气要比环境空气温度干热,但对人体无害。3.佩戴时不要压迫气囊,以防损坏漏气。4.佩带自救器要求操作准确迅速,使用者必须经过预先训练,并经考试合格方

3、可配备。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维护:1.自救器必须随身携带,应尽量避免碰撞。严禁将自救器当坐垫使用。2.自救器不使用时严禁随意打开。3.在携带自救器前,应检查外观有无损坏和碰撞凹痕,若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及时送交有关部门检查。4.自救器只能佩戴使用一次,使用过的自救器已经报废,不得再次使用。5.自救器应定期检查气密性是否良好。气密不良的自救器严禁使用。根据煤矿自救器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将被测自救器放入气密检查仪(见图 2)腔体内(注意腔体内剩余空间若过大,应适当填加实体充填物) ,扣合封压盖,使压力达到(56)kPa,15 秒时间内压力下降值不超过 300Pa 为合格。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一般 12

4、 个月检查 1 次,受到剧烈撞击有漏气可能的自救器应随时进行检查。壳体发热属于正常现象.在使用过程中禁止摘下口具说话.防碰撞,不能当坐垫使用.个人悬挂和距离不能超过个人 3 米远。相关知识:相关知识:一、生氧式自救器1.结构:由生氧罐、气囊、导气管、口具、背腰带等部件组成。生氧罐内装有超氧化钠 500g,并有散热片,以散发反应时产生的热。在药剂上下各有一金属丝网及玻璃棉组成的网格,以过滤药剂粉尘于网格之间。自救器安全使用时间为 40 分钟,静坐待救状态可维持 253 小时。在生氧罐上部,连接气囊与导气管。在导气管的口水降温盒下装有排气阀,用伸缩接头安插在气囊中间,但不与气囊内部相通,而且直接通

5、向外界空气。排气阀上有尼龙绳与气囊硬壁相连接,起动装置由药桶、起动药块、硫酸瓶、密封垫及瓶上的尼龙绳组成,尼龙绳穿过密封垫后,附在外壳的上盖上。2.工作过程:当气囊充满气体时,拉开排气阀,排出多余的呼出气,以保证气囊在常压力下工作,并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进入生氧罐,从而调节生氧速度,延长使用时间。当佩戴时感到生氧不足,可采用快速起动装置,拉尼龙绳,使硫酸与起动药块起化学反应而立即生氧,以弥补开始佩戴口罩时生氧不足的状态。二、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1.机构:由滤毒罐和口具等部件构成。其性能应符合 GB8159-87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的规定。2.性能要求:(1)防一氧化碳性能:当按 GB816

6、0-87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试验方法试验时,吸入空气的一氧化碳透过质量分数不超过 510-4,一氧化碳透过累积量不超过 380mL。(2)吸气温度:试验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 10%时,吸入空气的最高温度不超过65,试验空气中的一氧化碳达到 15%时,吸入空气的温度不超过 95。(3)呼吸阻力:在防一氧化碳性能试验后,呼吸阻力检验应符合有关要求。(4)滤烟能力:带有滤烟装置的自救器,按 GB8160-87 方法试验时,其烟雾透过率应不大于 40%。(5) 外壳气密性:在 1334kPa 压力不得漏气。(6) 防水透湿性能:按 GB18160-87 试验,产品增重不得超过 5%。(7) 过滤器的气密性:在 980Pa 在力下不得漏气。(8) 呼气阀气密性:在 147kPa 负压下恢复到常压的时间应不小于 15s。(9) 视野:下方视野应大于 40(。(10) 耐撞性能:按 GB8560-87 的规定试验后,防一氧化碳性能、吸气温度、呼吸阻力外壳气密性、防水透湿性、过滤器气密性和呼气阀气密性等,应该符合标准要求。(11)外壳上应有管理排架,腰带环或其他背具及封印装置,开启应深红色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教育 > 安全知识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