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筑工程危险源辨识、公示、监控、消项.ppt

上传人:人民至上 文档编号:14996 上传时间:2021-04-20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4.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危险源辨识、公示、监控、消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建筑工程危险源辨识、公示、监控、消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建筑工程危险源辨识、公示、监控、消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建筑工程危险源辨识、公示、监控、消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建筑工程危险源辨识、公示、监控、消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建筑工程危险源辨识、公示、监控、消项,1,高处坠落47.37%,其他8.13%,机具伤害5.90%,起重伤害7.02%,坍塌14.83%,物体打击16.75%,施工现场安全事故比例图(按照事故类型划分),脚手架12.44%,洞口和临边20.41%,模板7.50%,基坑8.45%,施工现场安全事故比例图(按照事故发生部位划分),塔吊9.41%,其他41.79%,4,1 建筑工程危险源,内容提要,2 建筑工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3 施工现场公示牌标准做法,5,1.1危险源的基本概念,一、危险源的定义 现行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对危险源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伤

2、害和(或)健康损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也就是说,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从造成伤害、损失和破坏的本质上分析,可归结为能量、有害物质的存在和能量、有害物质的失控这两方面,即能量的以外释放。,1 建筑工程危险源,6,建筑业危险源可定义为: 在建筑施工活动中,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及周围社区内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等意外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建筑业重大危险源可定义为: 具有潜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火灾、爆炸、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以及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部分分项工程的施工活动及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7,1、事故形成条件 事故是一种可能给人类

3、带来不幸后果的意外事件。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首先必须进行正确的事故归因,即弄清事故发生的原因,了解事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通过消除、控制事故因素来防止事故发生,保证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在事故理论中,事故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有遭受破坏的对象,即承受因素; (2)有引起破坏的能力,即破坏因素,这是基本条件; (3)两者相距很近,能相互影响。,8,2、危险源的基本要素 根据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起因。作为危险源,应具有三个基本要素: (1)潜在危险性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

4、量的大小。,9,(2)存在条件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包括: 1)储存条件,如堆放方式、数量、通风、隔离等; 2)理化性能,如温度、压力、状态、闪点、燃点、爆炸极限、有毒、有害特性等; 3)设备状态完好程度,缺陷、维护保养、使用年限等; 4)防护条件,如防护措施、故障处理措施、安全装置及标志等; 5)操作条件,如操作技术水平、操作失误率等; 6)管理条件,如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计划等。,10,(3)触发因素 1)人为因素 2)物的因素 3)环境因素 4)管理因素,11,二、危险源的分级 危险源分级一般按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与发

5、生事故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危险源分级实质上是对危险源的评价。,12,美国的海因里希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研究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处理得出结论,在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事故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即,事故后果分别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次数之比为l:29:300。,13,1、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将危险源划分为六级,见表。,14,2、按事故危险程度划分危险源等级 危险源等级按危险源转化为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划分等级,详见表。,15,3、在我国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中规定了一些危险源的危险等级,按

6、坠落高度分类。国标 GB33608-83按坠落高度(即与基准面的高差)把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危险源)划分为4 级: 一级:25m; 二级:515m; 三级:1530m; 特级:30m以上。,16,三、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两大类。,17,1、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能量载体)以及有害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等七个方面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属于第一类危险源。,18,2、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及管理缺陷。,19,(1)人的因素: 分为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明显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直接导致事故发生。 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标准。,20,21,22,2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课件 > 建筑安全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