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全工作中的形式主义.docx

安全生产视频网
上传人:小魏子好文库 文档编号:153292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工作中的形式主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全工作中的形式主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全工作中的形式主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全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在公司大力开展安全工作查思想、查管理、查技术、查纪律的“四查”活动期间,我首先想到的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目前,公司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全,上级对安全工作的要求不可谓不严, 但为什么安全事故事件还会发生呢?另外, 安全和效率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对,为什么为了所谓的“安全”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程队伍在石化公司施工时抱怨连连呢?本人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安全工作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义,致使很多安全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到“点”上。一、安全工作中常见的形式主义1、以文件传递代替整改落实。上级部门对下级缺乏有效业务指导,经常是集团公司文件、地区公司通知、厂级部门通知

2、、地方政府通知、地方安全职能部门通知,一股脑下发基层单位学习,往往一件事情,传达多个文件,各级通知总有点别出心裁的要求,报表也得分类上报。能对上级文件细化,内容删减一些本单位并不涉及的内容已经很不错了。还有时上午刚发的文件就要求下级汇报整改情况,当天布置当天要,有的要连夜完成,下级根本没有精力认真组织落实,疲于应付之下只能照葫芦画瓢,以文件落实文件要求,敷衍了事,造成上级精神或要求,在贯彻过程中信息层层递减,做法走样,很多制度办法低效甚至无法执行。上边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基层单位还有施工生产任务,不仅安全主管和安全员怨声载道,基层职工更是反感。2、以签字替代培训。有些单位为了完成培训任务匆匆组

3、织培训,既未形成有效培训方案,也未周密讨论论证, 课件年年炒剩饭, 培训内容空洞乏味, 培训方式死板僵化, 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探讨。组织培训贪大求全,规模上要求全员参与,内容设置上却不能因实际情况区别考虑,不能有效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了节约成本和图快省事,培训注重拍照、签到留痕,忽略学习效果。 还有些人学习过程中常以工作忙为借口, 学习培训开小差, 身在曹营心在汉,签个字就不见人影。上级检查培训时过分注重留痕,只关心培训签字记录,不关心培训内容和效果检验,导致参培人员离开课堂到现场,两眼一抹黑,糊糊涂涂,成为不安全隐患。3、班组安全活动中的形式主义。每周二班组开展安全学习,但部分班组是为活动而

4、活动,没有考虑实效,具体现象有:(1)学习内容针对性不强,以传达文件为主,不能联系本班组实际分析存在的违章行为;(2)有的班组不开展学习活动,而仅由专人抄写学习记录应付检查;(3)活动时仅由班长一人读一些文件和通报,但具体应从中吸取些什么教训,采取些什么措施,如何落实这些措施却没有开展讨论,提高认识;(4)个别车间领导不深入检查,不按要求参加班组安全活动,仅满足于检查记录来评判安全活动的质量。4、检、维修作业许可中的形式主义。为确保检修或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作业许可(作业票)管理制度,但执行中的形式主义更为突出:(1)各项风险措施不到现场落实,就在办公室签办。 (2)由于实行电

5、子票,相关人员的开票卡放在生产车间,人未到,票先办完了。 (3)作业票人员代签问题也很普遍。 (4)推行作业票预约制度后,不分级,所有票必须预约,不预约不准开票,发现就考核。我们是装置维保单位,处理设备突发故障是正常的事,现在却要约票后等明天再干,而且只能在每天下午两点前预约,逾期只能等到次日再约。当然有加急程序,要由设备厂长签字生效。假如当天发现泵房内照明不亮了,想修复要找设备厂长签字, 怕折腾的人可能会想今天约票明天干吧, 但是万一晚上有人巡检被绊倒受伤了呢?(5)没有票不能干活是对的,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边办票边准备工器具也成了无票作业,成了严厉打击的对象,造成施工效率低下。 (6)

6、作业票动不动就升级办理,部室、厂领导签字,办理时间长,形式上高度重视,可确保作业现场安全的关键,还是生产车间设备员、工艺员、安全员、监督人员和作业人员。浪费大量时间,造成作业时间大大缩减。5、 现场安全监护人应选择应选择责任心强、坚持原则、熟悉本专业技术的人员担任。但目前有些单位和车间在安全监护上也存在着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1)将作业现场安全监督用于照顾安置“老弱病残”人员,实际上并未发挥作用;(2)有些安全监督员原则性不强,对生产现场的违章行为不制止;(3)有些安全监督员技术业务不熟悉,又不注重学习,到作业现场发现不了问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6、以外行替代内行。面对繁重的安全监管任务,要么出于监管部门专业人员不足,要么出于监管部门在重大事故后或重大活动前或期间进行地毯式、 运动式专项检查和整治需要, 临时抽调非专业人员滥竽充数凑合检查。 这些外行人员组成的检查活动看似场面大, 表面轰轰烈烈,到了现场走马观花,只能发现几个不痛不痒的皮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也提不出合理的检查建议,还有的对制度理解不透进行了错误性指导,给基层造成困扰。这样的检查不严不实不准不细不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资料 > 其他文档

copyright@ 2010-2024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