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天原“416”爆炸事故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前的 2004 年 4 月 15 日白天,该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15 日 17时 40 分,该厂氯氢分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接总厂调度令开启 1 号氯冷凝器。18 时 20 分,氯气干燥岗位发现氯气泵压力偏高,4 号液氯贮罐液面管在化霜。当班操作工两度对液化岗位进行巡查,未发现氯冷凝器有何异常,判断 4 号贮罐液氯进口管可能有堵塞,于是转 5 号液氯贮罐(停 4 号贮罐)进行液化,其液面管也不结霜。21 时,当班人员巡查 1 号液氯冷凝器和盐水箱时,发现盐水箱氯化钙(CaCl2)盐水大量减少,有氯气从氨蒸发器盐水箱泄出,从而判断氯冷凝器已穿孔,约有 4m3
2、 的 CaCl2 盐水进入了液氯系统。发现氯冷凝器穿孔后,厂总调度室迅速采取 1 号氯冷凝器从系统中断开、冷冻紧急停车等措施。并将 1 号氯冷凝器壳程内 CaCl2 盐水通过盐水泵进口倒流排入盐水箱。将 1 号氯冷凝器余氯和 1 号氯液气分离器内液氯排入排污罐。15 日 23 时 30 分,该厂采取措施,开启液氯包装尾气泵抽取排污罐内的氯气到次氯酸钠的漂白液装置。16 日 0 时 48 分,正在抽气过程中,排污罐发生爆炸。1 时 33 分,全厂停车。2 时 15 分左右,排完盐水后 4h 的 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险情发生后,该厂及时将氯冷凝器穿孔、氯气泄漏事故报告了
3、化医集团,并向市安监局和市政府值班室作了报告。为了消除继续爆炸和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重庆市于 16 日上午启动实施了包括排险抢险、疏散群众在内的应急处置预案, 16 日 9 时成立了以一名副市长为指挥长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现场抢险指挥部,在指挥部领导下,立即成立了由市内外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为指挥部排险决策提供技术支撑。经专家论证,认为排除险情的关键是尽量消耗氯气,消除可能造成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指挥部据此决定,采取自然减压排氯方式,通过开启三氯化铁、漂白液、次氯酸钠 3 个耗氯生产装置,在较短时间内减少危险源中的氯气总量;然后用四氯化碳溶解罐内残存的三氯化氮(NCl3) ;最
4、后用氮气将溶解 NCl3 的四氯化碳废液压出,以消除爆炸危险。10 时左右,该厂根据指挥部的决定开启耗氯生产装置。16 日 17 时 30 分,指挥部召开全体成员会议,研究下一步处置方案和当晚群众的疏散问题。17 时 57 分,专家组正向指挥部汇报情况,讨论下一步具体处置方案时,突然听到连续 2 声爆响,液氯贮罐发生猛烈爆炸,会议被迫中断。据勘察,爆炸使 5 号、6 号液氯贮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形成一个长 9m、宽4m、深 2m 的炸坑。以坑为中心,约 200m 的地面和构、建筑物上有散落的大量爆炸碎片,爆炸事故致 9 名现场处置人员因公殉职,3 人受伤。爆炸事故发生后,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温家宝、黄菊、华建敏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事故处理与善后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国家安监局副局长孙华山等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并抽调北京,上海、自贡共 8 名专家到重庆指导抢险。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 4 月 19 日,在将所有液氯贮罐与汽化器中的余氯和 NCl3 采用引爆、碱液浸泡处理后,才彻底消除危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