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全文化及安全文化建设.docx

安全生产视频网
上传人:小魏子好文库 文档编号:164095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文化及安全文化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全文化及安全文化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全文化及安全文化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全文化及安全文化建设一、什么是安全文化(一)文化“文化”一词,源于古拉丁语,本意是指耕耘栽种,蕴涵着古人对天地的崇敬。在中国,“文化”最早见于易经 , “关乎天文,以参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象” ,是说以文以德来转化天下。 辞海对“文化”的解释:广义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即人类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其发展具有历史连续性,并以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在有阶级社会中,它具有阶段性,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民族特征。民族语言、民族性格、民族传统以及生活方式等,都是民族文化的形式,都

2、有其独特性。文化对于人和社会的影响是深层次、根本性、长期的,其影响的方式是潜移默化、和风细雨,随时随地的。因此,有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其力量深深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影响着民族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正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简言之,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终的真正的全面体现。(二)企业文化上个世纪 80 年代,企业文化从国外传到中国,很快在国内掀起了一阵企业文化热。但是,热过之后出现的却是企业文化的表象化、空泛化、趋同化、概念化等,好象中国没有企业文化。其实,西方国家的企业大体经历了由人治到法治再到文治的历史演变过程,直

3、到文治阶段,才显示出企业管理最广泛的人性化。而我国还处在人治、法治、文治的交合阶段,人治在逐渐削弱,法治比较强劲,文治显得有些滞后。因此,我们不能一味的用外国文化理解中国的企业,也不能用中国的企业去套用外国的文化。当年大庆油田的“三老四严”精神和现代的海尔“中国创造才必胜”的理念以及“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都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行为规范的集合体,它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它以突出企业价值观为核心,包括企业形象文化、经营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人本文化、环境文化。因此,有人说,企业

4、文化是企业的魂,而非企业的肉;是企业的根,而非企业的标。一个充满现代企业内涵的文化,必定是一所社会经济的大学堂。(三)安全文化1、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背景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正在实践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安全生产是应有之义。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国家已有专门机构在进行安全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课题研究。 目标定为:近两年初步建立起发展安全文化的模式和体系,2010 年安全文化建设初见成效,2020 年安全文化建设稳步全面发展,为我们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政策上的依据。职工安全意识不强,行为不规范已经成为安全

5、生产的主要矛盾。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三重三轻” ,即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重金钱,轻人的生命。由于认识不到位,使安全生产管理难以到位。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质就是管理者在安全生产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协调等各项活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对生产力水平低而易发生事故的补充和完善。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生产力、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在社会转型期也是事故的多发高发期。2004 年,全国 GDP 已到 13.6 万亿元,有 13.6万人死于安全事故,其中 10.6 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 10,是美国的 6 倍,日本的10

6、倍。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2500 亿元,约占 GDP 的 2%。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也是非常突出的,重特大事故不断发生,死亡人数是世界主要产煤国总和的 4 倍。从 1990年到 1999 年,10 年间我国仅一次死亡 3 人以上重大瓦斯事故就发生 2963 起,死亡 21940人, 平均每 1.3 天发生一起。 其中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重特大瓦斯事故 532 起, 死亡 8947 人,相当于 7 天发生一起。2005 年,煤矿的特大事故 16 起,死亡人数之多是历年少见的。我国煤矿安全形势可以说极其严峻。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发与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从业人员状况密切相关。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安全生产的总体状况,大力发展采掘机械化,自动化是煤矿发展的方向,但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努力。煤矿自然条件是客观形成的,我们只能适应这种条件,克服这种条件,把不安全的条件转化为安全的因素。在煤矿生产技术装备不可能在短时期就有大的改善、自然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规范安全行为,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各行各业安全文化建设发展势头是好的安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资料 > 其他文档

copyright@ 2010-2025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