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安全生产的五大定律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关键在企业。企业只有遵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积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五大管理定律”为我们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益的警示。1 “墨菲定律”: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在数理统计中,有一条重要的统计规律:假设某意外事件在一次实验中发生的概率为 p( p 0) ,则在 n 次实验中至少有一次发生的概率为: pn= 1 - (1 - p) n 。 p 无论多么小,当 n 越来越大时, pn 就越接近 1。由此可见,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观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做法,或者存在着发生某种事故的可能性,不管发生的可能性
2、有多小,当重复去做这件事时,有人按照错误的做法去做,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这就是“墨菲定律”,即只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可能性有多么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的。在起重作业中忽视起吊司索人员的信号,在检修带电设备时忘记拉下电闸,进入受限密闭空间不带空气呼吸器等情况,由于在一次作业过程中不一定酿成事故,因此,就给作业人员产生误解或者错觉。正是这种危险的错觉,麻痹了人们的安全意识,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事故可能频繁发生。在作业过程中,我们必须防微杜渐,注意细节,培养良好、正确的作业习惯,不断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实现标准化作业。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的发生,而事故是一种不经常发生
3、和不希望有的意外突发事件。正是由于这些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比较小,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产生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的思想,这恰恰是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墨菲定律告诫我们,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时时警钟长鸣;作业行为做到规范标准,处处防微杜渐。2 “破窗理论”: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前者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就人偷走了。而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过了一个星期仍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
4、凯琳根据这项试验,提出了“破窗理论”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总会有人怀着侥幸心理去钻制度的空子,或者“无意”地破坏了制度,成为第一个“打破玻璃者” 。在施工、作业现场,常常看见有人不戴安全帽,甚至在高空交叉作业中,也有人认为戴不戴安全帽无所谓。 “你不戴,没人,没人管,这不暗示我也可以不戴吗?” 。这就是安全管理上暗示性的纵容,这“暗示性的纵容”,塑造了多少个“打破玻璃者” 。有多少块“玻璃”必将被打碎。“破窗理论” 提醒我们抓安全生产必须未雨绸缪,及时修理 “第一块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任何制度都有被破坏的可能。任何管理上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的祸端。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堵塞各种可能造成事故的漏洞,
5、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不能让制度管理流于形式。细微处入手,从点滴上抓起,不能忽视预防预警工作,必须“防患于未然” 。同时,对企业员工来说,要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摒弃侥幸心理,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把每一个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只有人人都不去打“玻璃”,人人争做“玻璃”的守卫者,企业安全的这扇窗户才能更明亮更结实。3 “木桶定律”:齐心协力、持续改进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管理学上最知名的法则“木桶定律” 。其一,只有桶壁的所有木板都是一样高,木桶才能盛满水。如果有一块木板不
6、够高,水就不可能盛满。其二,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的高出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高的越多,浪费越大。 其三,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的、也是唯一的途径。据说一个很了解“木桶理论”的人在修理自己的木桶,他将木桶的短板全部换成长板,装满水后却发现桶中的水位正在不停地下降。经仔细查找后发现,每块长板之间存在缝隙,水正从这些缝隙中慢慢流走。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我们要连续不断地进行危害识别,不断地找出最短的那块木板,及时地进行修补,持之以恒地予以危害识别,通过风险控制达到安全状态。我们在补齐了短板之后,旧的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隐患还会产生。 所以,危害识别必须动态连贯,才能保证管理的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像一个完整的木桶,需要各个部门协作配合、齐抓共管。如果团队协作出了问题,就像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缝隙一样,满桶的水还会漏走。4“热炉法则”:惩前毖后、赏罚分明当人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时,就会受到“烫”的惩罚。热炉法则是指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制定科学严密的惩罚制度,就像滚烫灼热的火炉一样,让人望而生畏,不敢触犯,从而达到维护管理秩序的目的。热炉有四个特征:任何人触犯热炉都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