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企业危险源辨析和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机制浅探.docx

上传人:人民至上 文档编号:21187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危险源辨析和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机制浅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企业危险源辨析和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机制浅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企业危险源辨析和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机制浅探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的目的,是使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对其生产活动范围内的危险源、危险危害因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全面掌握企业和职工的安全风险状况,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实现安全生产条件的持续改进。山东省在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企业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首次将安全生产“风险分析”作为企业确保生产安全必须遵循的基本制度。如何搞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进而不断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的危机管理意识和安全防事故能力,我认为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理清程序,实现风险控制闭环一、理清程序,实现风险控制闭环危险源与生产安全隐患不

2、同,在处于有效控制状态时危险源是安全的,但对危险源疏于防范和监控往往会引发事故。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主要是从机器设备、员工、环境、职业健康等方面,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和辨析,从而实现安全风险的事前控制。为此,要抓好“辨、评、防、审”四个环节:一“辨”。定期开展安全现状评价,或组织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分析,全面查找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列出危险源、危险点。二“评”。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要定期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进一步评价现有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危险源控制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或者在特定危险源中的控制措施失败的情况下引起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潜在后果,找准当前安全管理工作重

3、点、难点、问题,并确定排除隐患、控制风险的方法,甚至更新当前管理制度。三“防”。根据“评”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确定、落实防范控制措施,处理风险分析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四“审”。确定并落实新的控制措施后,要重新进行风险分析、评价,进一步评审风险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充分性,以检查风险是否真正可控,避免该措施带来新的不可承受的风险,确保风险控制达到有的放矢。二、把握方法,提高风险控制效果二、把握方法,提高风险控制效果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是一项严肃性的工作,正确的辨识、分析可以避免事故降低损失,反之,随随便便下定论,可能会引发事故,因此要把握住“严、全、实、细”开展工作。严,即严卡标准。严格执行

4、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范、企业的内部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危险源辨识标准,并结合企业自身评估标准,定期组织危险源辨识和防控工作。全,即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工作,既需要以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开展,更需要全体职工的参与。从事具体工作的一线职工,往往对其工作中的危害有更深刻的了解,安全风险不是单纯的存在某一个领域或环节,因此要有全员参与辨识、分析的意识,辨识、分析后确定的风险程度和控制措施要被每个员工充分理解,掌握控制风险的技能。同时,不是每一个员工都具备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的技能,作为安全管理人员有必要根据其工作活动和工作场所的特点编制危险源提示单并组织全员参加关于安全风

5、险管理的培训,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深化对安全生产风险的认识,提高风险辨识和分析的意识与能力。实,即实事求是。由于企业内组织的经营、生产、管理、人员等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危险源也会随之变化。每个周期的辨识、分析都不是分析周期和内容的重复,要立足实际,每一阶段的风险分析应紧密结合气候环境、人员、设备、管理等的实际状况,确定辨识、分析方法和结果,对于出现分歧的问题,要实事求是提出并客观评估和评价,不能因为领导职务高,职工就随声附和,影响结果的客观性。细,即细致严密。包括辨识、分析的部位、要素、方法、措施等都要从细考虑,拉出方案计划,并通过集体评价,确保方案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就像在危险岗位工作

6、时间久却从未经历过事故的职工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该岗位的风险微不足道,便不向管理者上报,更不会提出一些提高安全水平的措施,可能最终造成危险源的遗漏,如采用交叉人员、岗位来进行辨识,将提高避免发生的几率。因此作为管理者,在开展辨识、分析工作要从细考虑,避免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三、建章立制,保持风险控制常态化三、建章立制,保持风险控制常态化首先建立风险管理制度。要明确提出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的原则、范围、频次、组织机构、人员、辨识结果的利用、档案管理、奖罚措施等的要求,对因企业生产状况或人员的调整变化,及时更新风险管理制度,保持风险控制工作的持续性、可行性、常态化。其次规范风险管理档案。在严格按照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的周期、方法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要及时将每次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报告、危险源监控措施、修订的应急预案、监控记录、风险等级、形势分析情况等建立档案,对辨识、分析的过程、方法、需注意的问题及最后提出的防控措施等进行严密验证和评审,及时归档,收录成册,使之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再次加大宣传。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使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知道周边环境中的风险,并能在紧急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管理 >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