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桥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18 年修订)京应急委发201813 号目录1 总则1.1 本市桥梁现状1.2 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1.3 适用范围1.4 编制目的1.5 编制依据1.6 事件等级1.7 应急预案体系2 组织机构及职责2.1 指挥机构及其职责2.2 办事机构及其职责2.3 市交通委路政局职责2.4 专家组及其职责3 监测与预警3.1 监测3.2 预警4 应急处置与救援4.1 信息报送4.2 先期处置4.3 分级响应4.4 现场指挥调度4.5 人员安全防护4.6 处置措施4.7 响应升级4.8 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4.9 响应结束5 恢复与重建5.1 善后处置5.2 调查与评估5.3
2、 监督检查与奖惩6 应急保障6.1 通信保障6.2 应急救援与装备保障6.3 队伍保障6.4 物资保障6.5 资金保障6.6 技术保障6.7 宣传教育与培训6.8 应急演练7 附则7.1 名词术语说明7.2 预案管理1 总则1.1 本市桥梁现状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人口稠密,经济社会活动频繁。多条高速公路、国道贯穿境内,城市路网密集,桥梁众多。由于桥梁往往位于道路的关键位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将导致交通拥堵中断,继而影响周边交通环境,对生命安全、社会秩序、交通运行等造成严重影响。截至 2017 年底,全市共有市属道路桥梁 8817 座,分为城镇道路桥梁和公
3、路桥梁两类。其中,城镇道路桥梁2276 座(城市桥梁 2094 座、郊区县桥梁 182 座),公路桥梁6541 座。此外,还有部分区管道路桥梁、水利桥梁、公园和景区内桥梁以及铁路桥梁等其他桥梁。受人为致灾因素、自身客观因素、自然因素等影响,本市桥梁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有:桥梁结构病害、地下构筑物施工、行驶车辆超限超重,以及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等。人为致灾因素突出。随着北京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汽车保有量和交通量大幅增加,地下构筑物施工频繁,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等因素导致的桥梁损坏事件频发,此外,桥梁也有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自身客观因素突出。1978 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桥梁设计荷载等级标准历
4、经数次提升,但限于历史客观条件,目前本市一些已不符合标准或低等级荷载的桥梁仍在使用,成为桥梁突发事件发生的潜在条件。自然因素影响。因强降雨导致的山洪、泥石流、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可能对山区公路桥梁造成损害。1.2 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1.2.1 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构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桥梁抢险应急体系为目标,全面提升本市桥梁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桥梁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1.2.2 工作原则
5、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桥梁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健全完善预防、监测和预警工作体系。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预案演练等工作。坚持高效处置。桥梁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指挥调度,协同应对处置,有效控制事件影响范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交通。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市公路和城市道路桥梁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和善后工作。因地下管线渗漏冲刷、地下构筑物施工、恐怖袭击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桥梁突发事件,相关权属单位和主责部门应同时启动有关应急预案进行处置。针对水利桥梁、公
6、园和景区内桥梁、铁路桥梁、文物桥梁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由相关权属单位和属地区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本预案制定相关预案,做好防范和处置工作。1.4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本市桥梁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时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组织实施抢险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桥梁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1.5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北京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北京市公路条例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制定本预案。1.6 事件等级桥梁突发事件按照规模、影响和后果,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详见附件)。1.7 应急预案体系本市桥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由市级专项、市级部门、区级、单位四级构成。本预案为市级专项应急预案,由市政府制定。市级部门预案由市交通委及市相关部门制定。区级预案由区政府及区相关桥梁管理部门制定。单位预案为各桥梁管养单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