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常见安全隐患诊断分析.docx

上传人:人民至上 文档编号:23028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常见安全隐患诊断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常见安全隐患诊断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常见安全隐患诊断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常见安全隐患诊断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常见安全隐患诊断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常见安全隐患诊断分析中小型危化品生产企业顾名思义是指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且投资少、规模小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其原料、中间体包括产品基本上都是是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毒物质。生产过程又大多伴随着高温、低温、高压、毒性、腐蚀等环境,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故而又是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笔者曾作为安全生产专家,参加过不少危化建设项目评审、验收,也曾到不少的危化生产企业进行安全指导。结合多年的经验,认真分析中小型危化品企业生产和部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提出,是希望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投资人、主要负责人能清楚认识,制定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和减少各类安全生产

2、事故的发生。中小型危化品生产企业的普遍问题1.安全距离不符合相关规定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主要的安全距离有生产装置与居民区的安全距离、生产装置与储罐的安全距离、办公场所与生产装置的安全距离等等。安全距离不符的类型主要是一些老旧生产企业。之前能够依据规范通过验收,随着我国在安全生产立法速度的加快、以及城市化的进程日新月异。原本符合要求的安全距离,在重新评价、验收时就可能存在不会通过。还有一些新上项目,鉴于新规范、新标准出台之际,符合原标准,但是达不到新的规范、标准要求。也导致部分生产企业为了利润而盲目挺而走险,一些评价公司更是为了业绩,出具虚假报告。2.超能力、超负荷生产我说的超能力、超负荷生产是指

3、超出安全生产许可核准产量。当前的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超能力、超负荷生产的比重约占到 80-90%以上。其主要是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能源消耗、电力消耗作为主要生产成本。同等条件下,提高成产能力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此,多数危化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超能力、超负荷生产极为普遍。3.擅自改造、变更生产装置擅自改造、变更生产装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未经设计单位重新设计,凭经验擅自改造;二是不考虑生产装置的设计风险擅自更改工艺、更改参数。这方面主要是生产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凭经验、盲目变更生产装置,缺乏理论依据,在数据计算上考虑不全面。4.设计生产装置与现场生产装置不符这类

4、情况主要是投资人为了节省投资,在项目建设阶段偷工减料、或者说是偷梁换柱,未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或是生产装置与原设计不符。一般而言,实际生产装置大于申报装置较为常见。这主要是为再上二期、或是技改留下的冗余。我想如果只是实际生产装置大于设计装置,那也无可厚非。关键是在技改完成之后,其装置是否能经得起检验,是否有科学的安全论证。5.实际储存当量超出设计存量此类现象,在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存在的情况也比较突出,一般建成的储存容积都远远大于设计容积。这主要是投资方出于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计算考虑;另一方面是为了以后的技改、扩大规模埋下伏笔。在专篇设计、安全验收等环节,生产企业不愿提及、评价单位更是避长就短,

5、这往往也就为今后的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当实际储存量远远大于设计储存量时,相对来说与居民区、办公区的安全距离本身就更显不足,在安全设施的配置、消防用水的计算等等方面的缺陷更是显而易见的。6.工艺参数设置不考虑安全因数个别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在设置工艺参数时,存在侥幸心理。特别是一味的强调主要工艺参数,而对主要工艺参数影响不是太大的数据不加强控制,这将可能导致生产调节滞后,造成生产波动。多数生产企业在设定工艺参数时,只考虑对产量的影响,忽略可能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其他因数。7.生产装置自动化程度不高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危化生产企业自动化装置的普及,安全连锁装置的投用。不但有力的促进了生产,还

6、有效的防止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就目前而言,相当一部分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生产装置自动化程度不高,设计的危险岗位、关键部位的安全连锁装置不能有效投用。无疑也成为事故频发的交集点。还有就是擅自摘除安全连锁装置的情况较常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未经安全管理部门允许擅自摘除;二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长时间摘除,不能有效恢复。8.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出现这种情况:第一是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人员配备不足,按照安全验收、或是安全标准化的要求需要制定的管理制度多达八、九十项。个别生产企业的管理制度比其从业人员还多。第二是没有好的监督机制,所有制度执行困难,在管理上形成“两张皮”。综上所述,是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其中有些问题生产企业不愿意提及,监管部门更是讳莫如深。有位资深专家说了一句话:能够通过安全检查、安全诊断发现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最怕的是企业隐瞒、其他监管部门又不愿提及的问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隐患。然而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我认为因该从企业方面、监管部门两个层面作为切入点,提高认识、加强监管。9.应急救援、应急救援演练注重形式大部分中小型危化生产企业应急救援工作停留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管理 > 行业安全 > 石油化工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