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发 文 号:发布单位: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发布日期:2019-12-11实施日期:2020-01-01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土壤污染防治及相关活动。第三条第三条 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第四条第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加强对土壤污
2、染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保护土壤环境质量。街道办事处应当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职责。第五条第五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农业农村、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第六条第六条 本市实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区、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和市、区人民政府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
3、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内容,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第七条第七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农业农村、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水务、卫生健康、城市管理等部门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依托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土壤环境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动态更新。第八条第八条 本市支持土壤污染防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鼓励土壤污染防治产业发展,促进土壤污染防治科技进步。本市建立、完善土壤污染防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专业技术教育,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第九条第九条 本市推动与北京市、河北省及周边地区建立土壤污染防治
4、协商机制,做好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鼓励和支持本市与北京市、河北省接壤的相关区,与北京市、河北省相关地区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会商、联动执法、信息共享等机制,联合排查与处置跨区域的土壤污染违法案件。第十条第十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增强公众土壤污染防治意识,引导公众依法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第二章 规划、标准、详查和监测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农业农村、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根据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土地用途、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和监测结果等,编制土壤污
5、染防治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本区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包含土壤污染防治的内容。农业农村部门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应当包含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内容。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对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应当根据本市实际需要制定本市地方标准;对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本市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市农业农村、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根据本市实际情况,确定详查范围,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第十四
6、条第十四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土壤环境监测规范设置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开展例行监测。农业农村、规划和自然资源、林业部门应当会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农用地地块重点监测。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建设用地地块重点监测。第三章 预防和保护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土壤的环境状况和性质特点,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各类涉及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和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包括对土壤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应当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等内容。住宅、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建设项目,在按照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调查、分析周边地块对项目的环境影响。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回收、处置、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避免土壤受到污染。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等情况,制定本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向社会公开并适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