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油库安全管理体制确立的原则及其组织形式.docx

上传人:人民至上 文档编号:243087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库安全管理体制确立的原则及其组织形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油库安全管理体制确立的原则及其组织形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油库安全管理体制确立的原则及其组织形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油库安全管理体制确立的原则及其组织形式(一)油库安全管理体制确立的原则(一)油库安全管理体制确立的原则油库安全管理体制的确立,必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建立岗位安全责任制,把责、权、利统一起来,达到分工明确,责权统一,机构精干,形成网络,有利协作的目的。因此,在建立油库安全管理体制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责权一致的原则。在油库安全管理体制中,无论哪一级组织,决策层、管理执行层或执行操作层,都应具有相应的责任和权限,这二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就是说安全管理者承担多大的责任,就具有相应的权限,按资赋权。各级安全管理责任应规定得明确具体,避免责任

2、不清和遇事互相推矮,同时还应明确相应的奖惩措施,把责任、权利和利益挂起钩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人员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专群结合的原则。油库安全管理体制应以专业人员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实行专业人员与群众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安全管理思想,使油库每一个职工,都必须对自己工作岗位的安全负责,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油库生产的全员、全面和全过程中去。管理层次的原则。油库安全管理体制建设应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规定不同的职责,这是油库安全管理任务重、工作杂这一特点所决定的。当然,管理层次越多,信息的反馈就越慢,信息的失真就越严重,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管理层次越少,有利于信息

3、的反馈控制,上情下达和下信上达,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处理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但由于管理人员的精力有限,分工不同,职责不一,管理层次并不是越少越好。因此,油库安全管理体制建设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建立适当的层次为好。(二)(二)油库安全管理的组织形式油库安全管理的组织形式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油库安全管理的实际,油库安全管理体制的构成,主要有 3 个方面。一是按行政层次,可分为 3 个层次:决策层(油库领导)、管理执行层(分库主任、科、股)和操作执行层(各班组)。二是按非行政常设角度,油库建有安全委员会、工会等与安全管理有关的组织。油库安全委员会主要由油库领导和保卫、仓储、工务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技术人

4、员组成,并吸收财务、人事、工会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安全委员会主任应由油库主任担任,仓储和保卫部门在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日常的业务工作,安全委员会负责涉及油库安全消防以及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油库各科(股)、分库设有安全小组,组长由科(股)、分库行政负责人担任。各班(组)设有安全员。三是按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角度,安全生产的重大决策部应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代会)讨论,让职工充分行使其民主权利,参与决策监督。对于油库临时作业,还应成立临时安全小组或指定安全负责人,负责管理作业现场的安全工作。此外,油库上级主管部门对于油库的安全管理有指导的责任,公安消防部门、卫生部门、环保部门及劳动部门等对相关业务有监督检查的责任,油库与邻近单位可能还建立了安全协作关系。油库安全委员会应定期开展安全活动,通常每月组织一次油库全面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每月或每季度召开一次油库安全分析会,分析油库安全管理的现状,总结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布置下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下季度(月)的安全工作计划。对于重大隐患,立即加以解决。积极开展油库安全生产教育及安全竞赛活动。按“三不放过”的原则,研究事故处理决定。各科(股)安全小组应定期分析本部门所辖区域及所管业务范围的不安全因素,及时反映本部门的安全生产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管理 > 行业安全 > 石油化工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