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氨区安全管理典型措施要点本措施编制依据:本措施编制依据: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山东省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试行)(2008 年)3.北京市液氨使用(储存)安全管理规定本措施编制参考资料:本措施编制参考资料:1.中国石化液氨生产使用储运安全管理规定2.浅谈发电厂 SCR 脱硝氨区的安全管理措施(内蒙古电力技术 2008 年第 2 期)3.华能白洋河电厂氨区安全管理制度一、液氨特点一、液氨特点: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发电厂主要用于脱硝剂,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氨易溶于水,溶
2、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液氨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1.理化性质分子量:17.03 危害类别:毒性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相对密度(水=1):0.63(5),熔点-77.7,沸点-33.35,氨的水溶液呈碱性,1%水溶液 PH 值为 11.7 左右。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V/V):15.7-27.4。遇高热、明火易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2.危险性(1)氨属低毒类。氨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除少部分为二氧化碳中和外余下吸收至血液。被吸收的氨,在肝脏中解毒形成尿素;又可随汗液、
3、尿和呼气排除体外。氨对人的毒性,主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低浓度液氨对粘膜有刺激性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浓度过高时,直接接触部位可引起碱性化学灼伤,组织呈溶解性坏死,并可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泡的损伤,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高浓度吸入,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增强,引起痉挛,并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周边地区工作、居住人员较多,一旦发生液氨泄漏后处理不及时,会造成大量氨弥漫到空气中,造成人员窒息中毒,严重者死亡。液氨可致皮肤冻伤。(2)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15%-30.2%),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火灾危险性为乙类。(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4、辨识(GB182182009)规定:氨属毒性气体,储存区氨的临界储量为 10t。二、典型安全措施要点(一)人员要求 1.电厂应配备至少1 名在班液氨岗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液氨储存、装卸、使用场所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取得由安全监管局颁发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2.使用、储存、运输液氨的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有关预防和处置液氨泄漏、中毒、着火、爆炸等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3.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液氨罐区的工艺管线介质及流向,具备应有的安全防护知识和应急处理措施,卸车时严格执行液氨卸车安全管理规定。4.操作人员上班时间,必须按要求穿戴好劳保用品,严
5、禁脱岗、串岗、睡岗,严禁酒后上岗。(二)制度管理 1.常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作业环境氨浓度检测制度 3.氨系统操作维护规程 4.氨系统防止泄漏管理制度 5.氨区防火制度 6.氨区事故应急预案(三)设备管理 1.电厂应制定漏氨重点部位,特别是管道法兰、阀门法兰和设备法兰等连接密封部位的检维修计划,并建立相应检维修记录,记录中应明确检查部位、方法、人员、周期等内容。2.压力容器应按照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R7001)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并有压力容器检测的报告;液氨管道的定期检验应符合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D0001)的相关规定。(四)重大危险源管理电厂应按照危险化学品重
6、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40 号)的相关规定,对氨区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和安全管理。(五)安全设施 1.电厂应设置风向标,其位置应设在本单位职工和附近 300m范围内居民容易看到的高处。2.氨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告知牌,安全告知牌应注明液氨特性、危害防护、处置措施、报警电话等内容。3.氨区应设置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卫生防护设施。4.氨区的控制室或值班室应配备应急通讯器材、堵漏器材和工具、酸性饮料等。5.氨区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配氨气专用滤毒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护服、橡胶手套、胶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其中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至少配备两套,其他防护器具应满足岗位人员一人一具。防护器具应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氨区防护用品参考表名称规格型号氨气泄露检测仪PGM-35丁晴橡胶手套RNF-33全面部防护罩76200 型防毒面具防尘防有机蒸气滤盒RC202防化学品口罩NT100V正压式空气呼吸器C900连体防化学飞溅防护服COMB/195/38(六)应急预案电厂应制定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案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