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加工工艺全集讲解了机加工领域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技术,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的多个方面。工件装夹方法包括夹具中装夹、直接找正装夹以及划线找正装夹三种方式,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要求。书中详细描述了工艺系统的内容,包括机床、工件、夹具和刀具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并对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进行了分段说明,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和超精加工四个阶段。此外,基准分类也得到了详细的解析,包括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如工序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和定位基准),并进一步细分为原有基准和附加基准,以及粗基准和精基准。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加工精度的相关内容,指出加工精度主要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三个方
2、面。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原始误差被详细列举,包括原理误差、定位误差、调整误差、刀具误差、夹具误差、机床主轴回转误差、机床导轨导向误差、机床传动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刀具磨损、测量误差和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等。书中特别强调了工艺系统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如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切削力大小变化、夹紧力和重力引起的加工误差,以及传动力和惯性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对于机床导轨的导向误差和主轴回转误差,书中分别分析了导轨引起的刀具与工件在误差敏感方向的相对位移误差,以及主轴的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倾角摆动等问题。关于“误差复映”现象,书中解释了由于工艺系统误差变形的变化,毛坯误差部
3、分反映到工件上,并提出了增大走刀次数、增大工艺系统刚度、减小进给量和提高毛坯精度等减少误差复映的措施。同时,书中还讨论了机床传动链传动误差及其减少措施,强调了传动链件数越少、传动比越小的重要性,并建议采用校正装置以提高精度。书中对加工误差进行了分类,区分了常值系统误差、变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并详细列举了各类误差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了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书中提出了一系列途径,包括误差预防技术和误差补偿技术,如合理采用先进工艺与设备、直接减少原始误差、转移原始误差、均劣原始误差、均化原始误差,以及在线检测、偶件自动配磨等措施。此外,书中还涉及加工表面几何形貌的内容,包括几何粗糙度、表面波纹度、纹理
4、方向和表面缺陷,以及影响切削加工和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书中进一步探讨了表面层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如表面层金属的冷作硬化、金相组织变形和残余应力等。针对影响切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书中分析了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形状和加工材料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书中还介绍了磨削加工中的几种烧伤现象,如磨削回火烧伤、淬火烧伤和退火烧伤,并解释了它们的成因和特点。最后,书中简要叙述了机械加工振动的防治措施,以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和工序卡的主要区别及应用场合,并详细阐述了粗基准和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以及工艺顺序安排的原则和加工阶段的划分及其好处。机加工工艺全集适用于机械制造行业内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尤其是那些从事金属切削加工、精密加工和自动化生产线设计的专业人士。该书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指南,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机加工工艺的核心技术和最佳实践。无论是单件小批量生产还是大批量生产,书中涵盖的内容都能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此外,书中对各种误差的分析和对策,也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供了具体指导,适合在现代制造业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