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旱区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DB14T2754-2023.pdf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27383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6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旱区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DB14T2754-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旱区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DB14T2754-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旱区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DB14T2754-202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旱区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DB14T2754-202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旱区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DB14T2754-202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20.20CCS B 05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27542023旱区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2023-04-17 发布2023-07-14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14/T 2754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有机物料还田量的确定.15有机物料的处理及还田.26生产档案.3附录 A(规范性).山西省南部地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维持和提升需还田的任一有机物料量(干重).4附录 B(规范性).山西省中部地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维持和提升需还田的任一有机物料量(干重).5附录 C(规范性).山西省北部地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维

2、持和提升需还田的任一有机物料量(干重).6附录 D(资料性)生产档案.7DB 14/T 2754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 1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志平、王文辉、周怀平、解文艳、杨振兴、韩卉、周新征。DB 14/T 275420231旱区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旱区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术语

3、和定义、有机物料还田量的确定、有机物料的处理及还田和生产档案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多年平均降水量在350 mm600 mm区域的耕作土壤有机质的维持与提升。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1962玉米收获机械 技术条件GB/T 25246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 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JB/T 5117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技术条件NY/T 500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NY/T 525有机肥料NY/T 7

4、42铧式犁作业质量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形成的和外源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阶段的各种分解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包括高度腐解的腐殖物质、解剖结构尚可辨认的有机残体和各种微生物体等。3.2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有机物质在土壤中经过一年的腐解后所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的百分数,称为该物质的腐殖化系数。3.3土壤有机质年矿化率每年因矿化而消耗的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称为土壤有机质的年矿化率。4有机物料还田量的确定DB 14/T 2754202324.1 有机物料还田量的计算公式根据旱区土壤不同肥力等级、有机质维持或提升目标及有机物料种类:作物秸秆(玉米秸秆、小

5、麦秸秆等)、畜禽粪肥(牛粪、羊粪、猪粪、鸡粪等)及商品有机肥,确定不同有机物料的还田量,计算公式如下:=(1)式中:m有机肥还田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2);W单位面积耕层土壤重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2);a土壤有机质年矿化率(%);o原土壤中有机质含量(%);C根茬的腐殖化系数(%);R耕层中根茬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2);b有机肥的腐殖化系数(%);t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含量(%)。商品有机肥因不涉及腐殖化系数,计算时无需除以b。4.2 山西省南部地区有机物料的还田量山西省南部地区(临汾、长治、运城和晋城)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维持和提升需还田的有机物料的量见表A.1。

6、4.3 山西省中部地区有机物料的还田量山西省中部地区(吕梁、太原、晋中和阳泉)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维持和提升需还田的有机物料的量见表B.1。4.4 山西省北部地区有机物料的还田量山西省北部地区(大同、朔州和忻州)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维持和提升需还田的有机物料的量见表C.1。5有机物料的处理及还田5.1 秸秆的处理及还田5.1.1 作业时间宜在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秸秆处理和还田。DB 14/T 2754202335.1.2 机具配备带有秸秆粉碎装置的玉米或小麦联合收获机;不带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收获机应配备秸秆还田机;玉米收获机应符合GB/T 21962的要求;小麦收获机应符合JB/T 5117的要求。5.1.3 作业要求采用玉米收获机收获或人工收获玉米后,及时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玉米摘穗后秸秆粉碎宜采用带有秸秆粉碎装置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的同时,用自带粉碎装置对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撒地表,秸秆被土覆盖95%。残茬高度、粉碎长度合格率、抛撒不均匀率、漏切率应符合NY/T 500中的要求。5.2 畜禽粪肥的处理及还田5.2.1 畜禽粪肥的处理畜禽粪便充分腐熟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标准 > 地方标准 > 山西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