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冶金行业安全管理模式探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健全,“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面临变革的境地。这个体制中的“企业负责”是核心“,行业管理”是桥梁和纽带,国家监察是龙头“,群众监督”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手段。随着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进行,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已经撤消,如作为国民经济主要门类的冶金行业,因冶金工业部、国家冶金工业局的撤消,使冶金行业成了无主管部门的行业,为了加强行业自律,行业自我约束和管理,必须探索新的行业自律约束机制。冶金行业自律活动有着较好的传统,早在1982年,当时的15大钢在原冶金工业部的指导下成立了全国大钢安全协作
2、会,采取各大钢轮值制,开展了互通信息、安全检查,安全评比等一系列活动。该协作会于冶金工业部撤部改局前一年的1997年停止活动,至国家冶金工业局撤消之后的2001年,由1997年的轮值单位攀钢发起,各大钢响应,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召开了协作会年会,恢复了大钢安全协作会的活动。此时的协作会,成员单位已增加到29个,并改轮值制为由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担任秘书长单位的体制。经过1年多的扩展,现在的协作会成员单位已发展到37个。全国大钢安全协作会的恢复可以填补现阶段冶金行业安全管理的空缺,其发展将为行业管理体制提供一种新的途径。1原“行业管理”缺失后的延续和替代原冶金部未撤消时的行业管理状
3、况可由1997年召开的“冶金职业安全工作会议”了解到。当时的冶金行业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以国家确立的安全管理体制为准则,处理好企业负责和行业管理的关系。冶金部作为行业管理的主管部门,是要将国家机关职能由指令性管理转变为指导性管理,为行业管理提供工作规划、技术政策与法规等指导性文件。当时冶金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领导重视安全,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基础管理,整章建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加大检查力度,反“三违”、治隐患,加强班组建设;搞好安全教育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冶金行业主管部门的存在,为冶金企业的
4、安全生产做了大量工作,如冶金行业安全宏观目标控制,冶金行业安全规章、规程的制订,冶金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建立,现代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应用,冶金安全年鉴的出版等。这些工作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方面的人才,建立了一支安全管理队伍,指出了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思路。2002年11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委托大钢协作会组织了一次协作会成员单位内的部分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活动。从检查中我们看到,冶金行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老传统没有丢。领导重视,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开展安全检查、反三违、治隐患、班组建设、安全
5、教育、安全培训等仍是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随着我国加入WTO,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和国家一系列安全法规的出台,冶金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又面临着新的考验,国际国内形势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冶金企业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工伤保险制度在一些冶金企业进入了试行阶段。有的冶金企业还希望探求更新、更好的安全管理模式,为企业的安全工作服务。冶金企业因其行业生产的同一性,安全管理模式在国家统一的安全方针指导下有许多共同点,需要形成行业的凝聚力。又因各冶金企业所处的地域不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下,呈现出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景象,有交流的需求。行业管理的缺失,造成行业凝聚
6、力和交流的需求不能得以实现。大钢协作会的恢复可以说是行业管理缺失后的一种替代方式,其功能可以满足形成行业凝聚力和行业交流的要求。在没有其他行业管理机制出台的情况下,协作会开展的活动基本上沿袭了一些过去的做法,也是对原有行业管理的一种延续。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政企分开,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不被提倡的,政府的安全方针、法律、法令、法规需要正确地贯彻执行,这中间需要一种机制去推动。从前的“行业管理”在安全管理体制中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行业管理”的主管部门撤消后仍需要维系。大钢协作会的活动仍是在国家安全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开展的,大钢协作会是桥梁和纽带作用的体现,因其非政府职能的性质,这种作用还会发挥得更好。有行业主管部门时的协作会和无行业主管部门时的协作会是有所变化的,行政命令的色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行业的约定成俗,行业的自律和行业的自我约束,更注重服务和沟通,更注重解决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对实现安全管理体制中“企业负责”观念的树立也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