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硫化碳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28458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硫化碳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硫化碳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硫化碳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硫化碳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硫化碳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二硫化碳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特别警示高度易燃,可损害神经,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闪点很低,用水灭火无效)。理化特性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分子量 76.14,熔点-111.5,沸点 46.3,相对密度(水=1)1.2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63,饱和蒸气压 40kPa(20),燃烧热 1029.4kJ/mol,临界温度 280,临界压力 7.39MPa,辛醇/水分配系数 1.94,闪点-30,引燃温度 90,爆炸极限 1.350.0(体积比)。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也

2、用作溶剂。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高度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摩擦、受热、明火或接触氧化剂均易引起燃烧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活性反应】与铝、锌、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钾、氟、氯、叠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健康危害】急性轻度中毒表现为麻醉症状,重度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甚至呼吸衰竭死亡。皮肤接触二硫化碳可引起局部红斑,甚至大疱。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毒性脑病,中毒性神经病。眼底检查出现视网膜微动脉瘤。职业接触限值:

3、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5(皮);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0(皮)。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护手套。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避免与强氧化

4、剂、胺类、碱金属接触。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避免接触光照。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2)避免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接触。(3)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4)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储存安全】(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内温度不宜超过30。在室温下易挥发,因此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2)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

5、理设备和合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适的收容材料。(3)储存罐安装于地下,上有通风阴凉的房子防日晒。为防止夏天高温和防止泄漏事故,储存罐用循环水加以冷却降温。因二硫化碳比重比水重,一旦发生泄漏只能沉在水底层,降低危险性。(4)储存库四周应有防火安全标志,提示注意防火重点区;在库房周围30m 范围内禁止一切动火。(5)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运输安全】(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2)必须穿戴好规定的防护

6、用品,不准穿带铁钉的鞋;工作人员不准带火种、手机、手表、钥匙等金属物;二硫化碳运输车和水池内二硫化碳储罐进口连接时,要把导除静电的接地线连接好。严禁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混装混运。(3)开关阀门时,工具要轻拿轻放,以免撞出火花,阀门要逐渐开大。应急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处置原则【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泄漏应急处置】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技术 > 化工安全技术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