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I C S0 7.0 6 0A4 4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T9 5 82 0 1 5代替G B/T9 5 81 9 8 9区 域 地 质 图 图 例G e o l o g i c a l l e g e n d su s e df o r r 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 i c a lm a p s2 0 1 5-0 5-1 5发布2 0 1 5-0 7-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目 次前言引言1 范围12 术语和定义13 总则1
2、 3.1 基本原则1 3.2 分类与编码规则14 图例2 4.1 地质点状要素图例2 4.2 地质构造图例7 4.3 地质成因(相、带)图例2 8 4.4 岩石花纹图例3 2 4.5 矿物、矿石及矿体(层)图例9 2 4.6 地质工程图例1 0 3 4.7 矿产图图例1 1 0 4.8 地质灾害图例1 6 0 4.9 地质旅游景点图例1 6 2 4.1 0 地貌类型图例1 6 5 4.1 1 地质体单位代号1 8 6 4.1 2 岩石名称代号2 1 1 4.1 3 矿物、矿石名称及代号2 3 4 4.1 4 岩相代号2 5 1 4.1 5 地质年龄测定方法代号2 5 6附录A(规范性附录)岩石
3、花纹设计原则及组合方法2 5 9附录B(资料性附录)不同岩石粒度划分对比表2 6 3附录C(资料性附录)矿床成矿时代、成因类型,矿石花纹及矿体、矿层表示方法示例2 6 4附录D(资料性附录)沉积建造图例的创建及应用示例2 6 7参考文献2 7 0G B/T9 5 82 0 1 5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 言本标准按照G B/T1.12 0 0 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 B/T9 5 81 9 8 9 区域地质图图例,本标准与G B/T9 5 81 9 8 9 区域地质图图例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按点、线、面花纹图例内容在先,代号、符号图例在后的顺序做了重新编排;地质点状要素图例增加了4
4、 0个(见4.1);地质构造图例与地质成因(相、带)图例增加了1 6 5个(见4.2、4.3);岩石花纹图例增加了2 7 9个(见4.4);矿物、矿石、矿体(层)图例增加了7 7个(见4.5);地貌类型图例增加了7 2个、代号4 4 0个(见4.1 0);地质体单位代号增加了2 0 1个(见4.1 1);岩石名称代号增加了5 2 5个(见4.1 2);矿物、矿石名称代号增加了1 7 7个(见4.1 3);岩相代号增加了1 3 2个(见4.1 4);地质年龄测定方法增加了代号3 3个(见4.1 5);重新分类与归并了地质点状要素图例、地质构造图例、地质成因(相、带)图例(见4.1、4.2、4.3
5、);岩石花纹图例,将岩石特征成分、结构、构造基本花纹和三大岩类花纹合为一章,并做了详细分类,尤其对变质岩细分为1 2部分(见4.4);脉岩归至岩石花纹图例中,5类脉岩使用通用样式,分别由橙色表示碱性岩脉、墨绿色表示超基性岩脉、绿色表示基性岩脉、蓝色表示中性岩脉和红色表示酸性岩脉,其岩性采用相对应的侵入岩符号(代号)以区分(见4.4);地质体单位代号由老到新按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年代单位、岩石地层单位(包括非正式地层单位等)、侵入岩年代及单位及其阶、次的代号表示,补充了与之相关的最新的年代地层及地质年代划分内容(4.1 1);对岩石名称代号按三大岩类,做了更为详细的系统分类编排(见4.1 2);将
6、原“矿床成矿时代、成因类型,矿石花纹及矿体、矿层表示方法举例”“沉积建造图例的创建及应用示例”两部分,从正文中调整出作为标准的资料性附录表述(参见附录C、附录D);地质术语英文增加了50 0 0余条。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9 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其和日格、李景朝、杨东来、张克信、赵佳、朱云海、赵军。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 B/T9 5 81 9 8 9。G B/T9 5 82 0 1 5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引 言随着我国地质调查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数据库技术、地质资料信息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地质图所反映和承载的信息量不断增加,1 9 8 9年发布实施的G B/T9 5 81 9 8 9 区域地质图图例 已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区域地质图件和空间数据库建设的需要,为此,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 0 0 9年立项开展对 区域地质图图例(G B/T9 5 81 9 8 9)标准的修订,于2 0 1 3年5月完成修订工作。新修订的 区域地质图图例 充分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