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泥的物理与化学性能指标:水泥的物理与化学性能指标:1.1 水泥的强度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中,水泥胶砂强度检验配比由水泥 1:标准砂 3:水胶比 0.5(w/c)的试验取得。这是为克服本应用水泥浆试块形成和试验中存在一定难度与偏差大而采用的试验方法。水泥的强度来自水泥石中矿物,水泥硬化体强度增长分为C3SC2SC4AFC3A;C3A 矿物早期强度高,早期水化热大,但 C3A对总的水泥强度增长中贡献应该是最小的。现代水泥生产中有适当降低 C3A 矿物含量的诉求。水泥强度除受四种矿物组成与水灰比的影响外,还与石膏掺入量、水泥颗粒、矿物料的掺入、拌和程度、拌和方式、养护条件等因素有
2、关。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配制的强度等级与水泥强度有着密切联系。由于水泥强度波动大,造成混凝土强度波动大,这是屡见不鲜的。商混公司从经济合理性角度出发,设计配比的富余强度值常制定在标准强度值的 1.151.25 倍。在其原材料等不变情况下,当水泥强度与正常供应的水泥强度值超过低于 5Mpa 时,混凝土28d 强度质量会受到威胁。目前商品混凝土公司逐步增多采用 P.O42.5R 型水泥,现行标准中 P.O42.5R 型水泥 3d 强度为 22Mpa,而 P.O42.5 水泥 3d 强度为 17Mpa,相差 5Mpa;虽然正常供应的 P.O42.5 水泥 3 天强度也能达到 22Mpa,但水泥厂为了确
3、保 R 型水泥的早期强度要求,或多或少会采取一些提高水泥早期强度的措施。如适当提高水泥熟料中C3S 与 C3A 矿物含量,增加水泥的比表面积,调整混合材的掺量与品种,掺用助磨剂,使用脱硫石膏等措施。这些措施中多项对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损失,凝结时间,早期塑性收缩,增加裂缝机率及耐久性质量有影响。水泥品质除需注重硬性指标强度等外,考虑对商品混凝土性能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水泥科技领域界探讨与研究的方向。1.2 水泥细度水泥细度是水泥厂生产中检测频次最多的物理性能指标。水泥细度的粗细对水泥的水化速率与水化完全程度有着相当影响。水泥细度粗,粗颗粒水泥的水化速率减慢,并使其不能水化的颗粒量增多,影响着水泥强度
4、的正常发挥。水泥细度过细,使水泥早期水化速率加快,早期水化放热速率增快,水泥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如不能合理的调整水泥煅烧熟料的配比,水泥后期强度增长减少,28d 以后的强度增长减少对水泥石的耐久性有影响。所以,水泥细度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让其水化速率适合水泥强度正常发挥的要求中。即 3d 到 28d 强度能增长 0.8 倍或以上,并能继续增长。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中增加了 R 型水泥,水泥厂为了适应 R 型水泥早强要求,普遍采用提高水泥出磨细度措施使水泥早期强度得到提高。目前水泥厂提供的水泥比表面积在350370/kg 居多,比表面积比该标准前使用的水泥约提高 10%左右。水泥
5、比表面积的提高水泥的质量指标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大型水泥厂的水泥 85%以上都是供给混凝土公司应用,比表面积提高加速水泥颗粒完全水化,对混凝土的外加剂适应性,塌落度经时损失,早期塑性收缩,干燥收缩等均有一些影响,施工后如再不有效养护时,混凝土的碳化,耐久性都会有影响。1.3 水泥的标准稠度标准稠度是标准规定的一个水泥浆体稠度。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水泥与加入的水按要求搅拌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的用水量,水与水泥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标准稠度试验的目的是测定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及水化热。当水泥与水混合时,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水与水泥颗粒表面的矿物立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有水份的化合物,并释放出一定的
6、热量,这就是“水化”。水泥与水拌合后,形成具有可塑性的浆体,然后逐渐变稠,失去的塑性达到规定值,这就称为“凝结”。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多少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在相同的矿物含量时水泥也会显示出不同用水量,因水泥的水化活性取决于其加工过程,即水泥熟料煅烧速率、温度和冷却效果,这些会影响到矿物相在熟料中的分布,晶体尺寸大小,晶体缺陷的程度,晶型转变等。熟料粉磨水泥时有个石膏掺量问题,很重要的是 C3A的活性和硫酸钙(CaSO4)的溶解度、溶解速率,并与溶液中的硫酸盐离子浓度和可溶碱等有关。水泥用水量的多少明显的影响到外加剂适应性问题,通常用水量小的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均较好,反之就差。标准稠度大,即用水量大的水泥对混凝土水灰比有着直接的影响,影响到混凝土强度的下降,反映出混凝土用水量大,塌落度损失快,收缩大,开裂多,碳化大,耐久性降低。所以水泥的标准稠度上升应引起水泥界人士的重视。1.4 水泥的凝结时间水泥与水拌和反应的物理变化是水泥浆体从可工作的塑性状态转变成坚硬,脆性材料。水泥浆凝结过程分为初凝和终凝,可以采用标准的方法进行测定比较。水泥中掺入一定量的石膏能起到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的功能。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