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职业中毒概述.ppt

上传人:小魏子好文库 文档编号:30942 上传时间:2021-10-08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3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中毒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职业中毒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职业中毒,定义: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毒物所引起的疾病,称职业中毒。 非职业中毒:环境污染、食品污染、误服毒物或其他原因所致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给予小剂量后,可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2,职业中毒,急性中毒是指短时间内(一般指24h)吸收较大量毒物,迅速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病变。 亚急性中毒指接触毒物160d(或90d)以内,发生的中毒病变。 慢性中毒是长期接触较小量毒物后,缓慢产生的中毒病变。,3,毒物对人体危害的类型,1.局部作用: 灼伤、皮炎、毛囊炎 2.中毒:毒物-体内-功能

2、障碍-疾病或死亡 3.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4.非特异性危害:毒物-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5.致癌、致奇,4,毒物侵入人体途径,经消化道吸收 长期慢性接触、误食被毒物污染了的水或食物(甚至食用毒物污染的土壤中生长的蔬菜瓜果,如铊中毒),一旦发生中毒,就可导致全身吸收中毒。生活中毒主要途径。 经呼吸道吸收 长期慢性或急性大量误吸有毒气体,如CO、硫化氢、氰化物 、汞蒸气等。肺泡量多、壁薄、毛细血管丰富,易于吸收,是中毒主要途径。,5,毒物浸入人体途径,经皮肤粘膜吸收 有毒气体通过皮肤吸收中毒可能性很小,水溶性较强的气体如氨、氯可对皮肤粘膜产生刺激或腐蚀作用。 具有脂溶性又具有水溶性的毒物苯胺、有机磷农

3、药可通过皮肤吸收。 其他途径:,6,我国法定的职业中毒目录包括56种(类),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铍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钡及其化合物中毒;钒及其化合物中毒;磷及其化合物中毒;砷及其化合物中毒;铀中毒;砷化氢中毒;氯气中毒;二氧化硫中毒;光气中毒;氨中毒;偏二甲基肼中毒;氮氧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二硫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工业性氟病;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四乙基铅中毒;有机锡中毒;羰基镍中毒;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正己烷中毒;汽油中毒;一甲胺中毒;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二氯乙烷

4、中毒;四氯化碳中毒;氯乙烯中毒;三氯乙烯中毒;氯丙烯中毒;氯丁二烯中毒;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三硝基甲苯中毒;甲醇中毒;酚中毒;五氯酚(钠)中毒;甲醛中毒;硫酸二甲酯中毒;丙烯酰胺中毒;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杀虫脒中毒;溴甲烷中毒;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目录设开放性条款!),7,决定职业中毒临床特点和严重程度的因素,1 .引起中毒的毒物品种:毒物的化学结构,可决定化学反应特点、化学活性、物理特性等,

5、也是决定该毒物的毒性、毒作用性质,侵入人体的途径及在体内分布的主要因素。 不同毒物中毒,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病情轻重及转归等特点。 如果毒物中含有杂质,常有增毒作用,例如含有大量硫化物的汽油吸入后,中毒性精神病的发病明显增多;含杂质三烷基磷酸酯的有机磷农药,毒性增强,且可引起迟发性肺水肿、心脏损害等。,8,决定职业中毒临床特点和严重程度的因素,2 .毒物的靶器官作用: 不同毒物有其特殊的效应部位,称靶器官(系统)。 一种毒物的靶器官可是一个器官,也可是多个器官。 决定毒物的靶器官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认为与器官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有关。,9,决定职业中毒临床特点和严重程度的因素,3 剂量-效应关系

6、:毒物对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和吸收剂量密切相关,是判断毒物和机体效应因果关系的基础。 剂量是指吸收到体内,作用于靶器官的剂量,是决定发病类型和病情轻重的主要因素。,10,决定职业中毒临床特点和严重程度的因素,4 接触时间与发病:接触时间是决定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中毒的重要根据,也是决定潜伏期的特点及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接触毒物后是否发病与接触剂量和接触时间有关,是两者的综合结果。,10,决定职业中毒临床特点和严重程度的因素,5 联合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害因素的共同作用。联合作用可发生于两种以上不同品种的毒物,也可以是毒物与高温、高湿等的联合作用;联合作用的结果可以是相加或相乘,即增毒作用;也可以是拮抗作用。 一般以增毒作用多见,例如两种以上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共同作用下,肝损害率明显增高;乙醇与四氯化碳、苯胺类等很多毒物都有明显的增毒作用;高温、高湿环境可使一些毒物在环境中挥发快,滞留时间长,以及使机体出汗增加,利于毒物吸收等而起增毒作用。拮抗作用研究较少。,10,决定职业中毒临床特点和严重程度的因素,6 其他因素: (1)年龄:一般婴儿、幼儿对毒物,尤其是亲神经毒物敏感性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课件 > 综合知识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