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机械安全 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排放的评估 第6部分测量带导管出口的空气净化系统质量分离效率的试验台法GBT25749.6-2012.pdf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316606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5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安全 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排放的评估 第6部分测量带导管出口的空气净化系统质量分离效率的试验台法GBT25749.6-201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机械安全 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排放的评估 第6部分测量带导管出口的空气净化系统质量分离效率的试验台法GBT25749.6-201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机械安全 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排放的评估 第6部分测量带导管出口的空气净化系统质量分离效率的试验台法GBT25749.6-201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机械安全 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排放的评估 第6部分测量带导管出口的空气净化系统质量分离效率的试验台法GBT25749.6-201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机械安全 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排放的评估 第6部分测量带导管出口的空气净化系统质量分离效率的试验台法GBT25749.6-201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 C S1 3”0J0 9g 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B T2 5 7 4 9 6 2 012 I S O2 9 0 4 2-6;2 010机械安全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排放的评估第6 部分:测量带导管出口的空气净化系统质量分离效率的试验台法S a f e t yo fm a c h i n e r y-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e m i s s i o no fa i r b o r n eh a z a r d o u ss u b s t a n c e s-P a r t6:T e s tb e n c hm e t h o df o rt h em e

2、 a s u r e m e n to ft h es e p a r a t i o ne f f i c i e n c yb ym a s so fa i rc l e a n i n gs y s t e m sw i t hd u c t e do u t l e t2 0 1 2-0 5-11 发布(I S O2 9 0 4 2 6:2 0 1 0,I D T)2 0 1 2-1 2-0 1 实施宰瞀鹘鬻瓣警矬瞥霎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促1 9目次G B T2 5 7 4 9 6 2 0 1 2 I S O2 9 0 4 2-6:2 0 1 0前言g I 言-一1 范围2 规

3、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一4 原理5 试验台的描述6 空气净化系统的操作7 测量程序-8 结果的表示-9 试验报告参考文献一I1111222334刖菁G B T2 5 7 4 9 6-2 0 1 2 I S O2 9 0 4 2-6:2 0 1 0G B T2 5 7 4 9 (机械安全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排放的评估由以下9 部分组成:第1 部分:试验方法的选择;第2 部分:测量给定污染物排放率的示踪气体法;第3 部分:测量给定污染物排放率的试验台法;第4 部分:测煮排气系统捕获效率的示踪法;第5 部分:测量不带导管出口的空气净化系统质量分离效率的试验台法;第6 部分:测量带导管出口的空气净化

4、系统质量分离效率的试验台法;第7 部分:测量污染物浓度参数的试验台法;第8 部分:测量污染物浓度参数的室内法第9 部分:净化指数。本部分是G B T2 5 7 4 9 的第6 部分。本部分按照G B T1 1 2 0 0 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 S O2 9 0 4 2 6:2 0 1 0(机械安全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排放的评估第6部分:测量带导管出口的空气净化系统质量分离效率的试验台法。本部分等同翻译I S O2 9 0 4 2 6:2 0 1 0。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删除了引言中关于I S O T C1 9 9 工作范围以及关于I S O2 9 0 4

5、 2 6 与E N1 9 0 3-7 的关系的内容;3 1 的注中“质量分离效率的百分比”改为“质量分离效率”,并在公式(1)中的“1 0 0”后面增加“”,其他类似情况做相同处理;删除了第7 章中的脚注1。本部分由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 T C2 0 8)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深圳市华测检测有限公司、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京林业大学光机电仪工程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冰、富锐、居荣华、孙华山、宁燕、周宏平、李勤、张晓飞、陈能玉、刘治永。G B T2 5 7 4 9 6 2 0 1 2 I s 02 9 0 4 2-6:2 0 1 0引言机械领域的安全标准结构如下:A

6、 类标准(基础安全标准),给出适用于所有机械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一般特征;B 类标准(通用安全标准),涉及机械的一种安全特征或使用范围较宽的一类安全防护装置:B l 类,特定的安全特征(如安全距离、表面温度、噪声)标准;B 2 类,安全装置(i n 双手操纵装置、联锁装置、压敏装置、防护装置)标准;c 类标准(机器安全标准),对一种特定的机器或一组机器规定出详细的安全要求的标准。根据G B T1 5 7 0 6,本部分属于B 类标准。本部分的条款可以由C 类标准进行补充或修改。对于按照C 类标准设计和构造的机器,如果C 类标准中的条款与A 类或B 类标准不一致时,优先采用C 类标准。标准分享网 w w w.b z f x w.c o m 免费下载 I 范围G B T2 5 7 4 9 6 2 0 1 2 I S o2 9 0 4 2-6:2 0 1 0机械安全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排放的评估第6 部分:测量带导管出口的空气净化系统质量分离效率的试验台法G B T2 5 7 4 9 的本部分规定了在给定的操作条件下,测量带导管出口的空气净化系统的质量分离效率的试验台法。该方法适用于净化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标准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