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100CCS C 6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852024代替 GBZ 1852006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Diagnostic standard for occupational medicamentose-like dermatitisdue to trichloroethylene2024-03-11 发布2025-03-01 实施GBZ 1852024I前言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本标准代替GBZ 1852006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与GBZ 185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更
2、改了诊断原则(见第4章,2006年版的第3章);更改了诊断,调整潜伏期,增加特异性变应原斑贴试验为病因学诊断指标,删除对发病概率的相关要求(见第5章,2006年版的第4章);更改了附录A的部分内容(见附录A,2006年版的附录A);增加了特异性变应原斑贴试验(见附录B);更改了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见附录C,2006年版的附录B)。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职业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深圳市
3、职业病防治院、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丽华、黄永顺、吴奇峰、邓小峰、张莹、周珊宇、蔡木蔚、罗孝文、李喜英、赵风玲。本标准及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首次发布为GBZ 1852006;本次为第一次修订。GBZ 18520241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诊断原则及诊断。本标准适用于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三氯乙烯引起药疹样皮炎的诊断。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4、用于本标准。GBZ/T 157 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3术语和定义GBZ/T 15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medicamentose-like dermatitis due to trichloroethylene因接触三氯乙烯引起,以皮肤、黏膜急性炎症性反应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变应性疾病。注:常伴有发热、肝脏损害、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等表现。4诊断原则根据接触三氯乙烯的职业史,出现皮肤、黏膜急性炎症性反应,常伴有发热、肝脏损害、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等表现,参考职业卫生调查资料,必要时结合特异性变应原斑贴试验结果,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5、。5诊断5.1有明确的三氯乙烯职业病危害接触史。5.2初次接触当天不发病,一般需经过 5d60d 或更长的致敏阶段即潜伏期才发病,但常不超过 80d;一旦致敏后,如再接触,常在 24h 内发病。5.3皮肤损害表现为急性皮炎,多呈剥脱性皮炎,部分为多形红斑、重症多形红斑或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见附录 A);常伴有发热、肝脏损害、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等表现。5.4临床表现符合本标准第 5.2 条和第 5.3 条,怀疑为三氯乙烯所致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不明确者,可进行特异性变应原斑贴试验(见附录 B),结果呈阳性变态反应。5.5符合本标准第 5.1 条+5.2 条+5.3 条或第 5.2 条+5.3
6、条+5.4 条,可诊断为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6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皮肤损害的基本特点和临床类型见附录A。GBZ 185202427特异性变应原斑贴试验见附录 B。8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参见附录 C。GBZ 18520243附录A(规范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皮肤损害的基本特点和临床类型A.1基本特点皮肤损害表现为急性皮炎,多呈剥脱性皮炎,部分为多形红斑、重症多形红斑或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皮肤损害常初见于直接接触或暴露部位,如手、前臂、颜面部、颈或胸部等,之后迅速蔓延至全身,呈对称性和泛发性;但亦有起病即呈泛发分布者。常伴发热、皮肤瘙痒、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肝脏亦常同时受累。病愈后可遗留色素沉着。严重者头发、指(趾)甲可脱落。A.2临床类型A.2.1 剥脱性皮炎皮肤损害开始为对称性、散在性红色斑丘疹,于 1 天至数天内发展到全身,皮疹处可肿胀,部分可融合呈片状红斑。严重病例皮肤损害达到高峰时,全身呈弥漫性鲜红色水肿性红斑,面部肿胀显著,常有渗出及结痂,口腔黏膜也可累及。约 1w2w皮疹转暗,脱屑增多。鳞屑大小不等,可从细糠状至片状,掌跖处由于皮肤较厚,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皮肤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