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造林DB61T1824.3-2024.pdf

安全生产视频网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347525 上传时间:2024-09-08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51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造林DB61T1824.3-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造林DB61T1824.3-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造林DB61T1824.3-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造林DB61T1824.3-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造林DB61T1824.3-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40CCS B 64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T 1824.32024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第 3 部分:造林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ainwater harvesting afforestation in Baiyu mountainarea-Part 3:Afforestation2024-04-03 发布2024-05-03 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1/T 1824.32024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15立地类型划分.16作业设计.27造林地选择.28造林模式.

2、29栽植技术.310栽后抚育.311成效评价.412造林档案.4附录 A(资料性)白于山区集雨造林立地类型表.5附录 B(资料性)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树种选择表.7附录 C(资料性)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树种配置表.19DB61/T 1824.3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为DB61/T 1824的第3部分,DB61/T 1824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总体要求第2部分:整地本文件由陕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林业

3、科学院、陕西省防护林建设工作站、定边县林业工作站、靖边县林业生态修复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石长春、石孟迪、张晨晨、刘喜东、马雅莉、乔一娜、郝新忠、曹双成、高东治、刘艳茹、曹庆喜、赵学庆、冯娜、郭锦梅、齐昆、艾茹、刘晓莉、胡晓宁、雷秀云、张彦昶、段永强、高振梁。本文件首次发布。本文件由陕西省林业科学院负责解释。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电话:0912-3882480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人民西路155号治沙所邮编:719000DB61/T 1824.320241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第 3 部分:造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白于山区集雨造林基本要求、立地类型划分、作业设计、造林地选择、

4、造林模式、栽植技术、栽后抚育、成效评价和造林档案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白于山区造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DB61/T 1824.1-2024 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DB61/T 1824.2-2024 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 第2部分:整地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基本要求依据“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十字方针选择造林树种,且应符合DB

5、61/T 1824.1-2024中4.4的规定。5立地类型划分5.1主要因子5.1.1地貌因子海拔、坡位、坡向、坡度。5.1.2土壤因子种类、厚度、容重、酸碱度、肥力状况、侵蚀程度。5.1.3植被因子植被种类、覆盖度、多样性、水分状况。DB61/T 1824.3202425.2立地类型区白于主梁北麓的山前漫岗丘陵区、中部的梁峁沟涧区和南麓的黄土丘陵沟壑区。5.3立地类型组分为漫岗组、沟涧组、梁峁组、阳坡组、阴坡组。5.4立地类型5.4.1划分方法5.4.1.1坡向阳向和阴向。5.4.1.2坡度坡度5为平坡,坡度615为缓坡,坡度1625为斜坡(坬),坡度2635为陡坡(立坬),坡度3640为急

6、陡坡,坡度4145为急坡,坡度46为险坡(崖)。5.4.1.3土层厚度厚层土(70 cm)、中层土(50 cm70 cm)、薄层土(50 cm)。5.4.2造林立地类型见附录A。6作业设计应符合DB61/T 1824.1-2024中5的规定。7造林地选择应符合DB61/T 1824.2-2024中6.1.1、6.2.1、6.3.1的规定。8造林模式8.1树种选择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树种选择见附录B。8.2树种配置8.2.1混交方式采用乔灌、乔灌草、阔叶、针阔树种的块状、带状、株间、行间、植生组混交方式,营造乔木混交、乔灌木混交和综合混交等类型的混交林。8.2.2混交比例DB61/T 1824.3202438.2.2.1乔灌混交比例 1:2。8.2.2.2乔灌草混交时:乔灌 1:2 配置,草种播种量根据其生物学特性、种子质量、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确定。条播行距 33 cm40 cm;小粒种子播量 1.5 kg/667m2 kg/667m,中粒种子播量 4.5kg/667m6 kg/667m。8.2.2.3阔叶、针阔混交比例 1:1。8.2.2.4具体造林类型见附录 C。9栽植技术9.1时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标准 > 地方标准 > 陕西

copyright@ 2010-2025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