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 书 书犐 犆犛 犆犆犛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犌犅犜 中医四诊操作规范第部分:切诊犗狆 犲 狉 犪 狋 犻 狅 狀狊 狆 犲 犮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 狀 狊犳 狅 狉犳 狅 狌 狉犱 犻 犪 犵 狀 狅 狊 狋 犻 犮犿犲 狋 犺 狅 犱 狊犻 狀狋 狉 犪 犱 犻 狋 犻 狅 狀 犪 犾犆犺 犻 狀 犲 狊 犲犿犲 犱 犻 犮 犻 狀 犲犘 犪 狉 狋:犘狌 犾 狊 犲狆 犪 犾 狆 犪 狋 犻 狅 狀 发布 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目次前言引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脉诊 基本要求 诊脉
2、内容 诊脉方法 脉象诊察按诊 基本要求 按诊内容 按诊方法附录(规范性)切诊操作注意事项附录(规范性)医生提示患者注意事项犌犅犜 前言本文件按照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 中医四诊操作规范的第部分。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部分:望诊; 第部分:闻诊; 第部分:问诊; 第部分:切诊。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本文件由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灿东、陈
3、研、郭宇博、苏祥飞、王天芳、朱文锋、郑进、顾星、王洋、林雪娟、甘慧娟、李宇涛。犌犅犜 引言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种(合称“四诊” ) ,是在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四诊”在中医临床信息的收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操作程序及方法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中医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和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基础性工作。 中医四诊操作规范是指导教学、临床、科学研究、医政管理、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中有关“四诊”操作的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四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诊察和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各有其独特的方法和依据,四者之间不
4、能互相取代。因此, 中医四诊操作规范拟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部分:望诊。目的在于指导望诊的操作。 第部分:闻诊。目的在于指导闻诊的操作。 第部分:问诊。目的在于指导问诊的操作。 第部分:切诊。目的在于指导切诊的操作。切诊是中医“四诊”之一,包括脉诊与按诊两个部分,是在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切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在中医临床信息的收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内涵丰富,需要更为耐心细致的体察,而按诊的内容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与传统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别,脉诊则极具中医特色,是中医诊察精华。因此,对切诊操作程序及方法的规范
5、化、标准化,是使中医诊察技能得以更好地传承的需要,是促进中医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和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基础性工作,是教学、医疗、科研、管理及对外交流的需要。本文件的制定是在参考当代对中医切诊最新认识的基础上,对长期实践中应用的切诊操作程序及方法的归纳,并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结合最新的、成熟的研究成果,得到不断地修订、补充及细化。临床实际中,对“四诊”的操作难以截然分开,常“四诊”合参,全面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为辨病、证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犌犅犜 中医四诊操作规范第部分:切诊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中医“四诊”中的切诊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切诊内容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中医药领域教学、临
6、床、科学研究、医政管理、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切诊狆 狌 犾 狊 犲狆 犪 犾 狆 犪 狋 犻 狅 狀医者用手指或手掌对患者的脉和全身特定或相关部位进行触、摸、按、叩,并通过手的触觉及患者的反应状态,以了解病情,诊察疾病的方法。 寸口狑 狉 犻 狊 狋狆 狌 犾 狊 犲两手腕部腕横纹后方,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明显处,是进行脉诊的部位。注:包括寸、关、尺三部。 寸、关、尺犮 狌 狀,犵 狌 犪 狀犪 狀 犱犮 犺 犻寸口脉诊法中三个诊脉部位:桡骨茎突内侧处为关,关之前(腕端)为寸;关之后(肘端)为尺。注:三部的脉搏,分别称为寸脉、关脉、尺脉。 脉诊犿犲 狋 犺 狅 犱 狊狅 犳狆 狌 犾 狊 犲犱 犻 犪 犵 狀 狅 狊 犻 狊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脉搏动处,体察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机体健康状态,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诊脉狆 狌 犾 狊 犲犱 犻 犪 犵 狀 狅 狊 犻 狊医生用手指探查脉搏应指形象的过程。 按诊狆 犪 犾 狆 犪 狋 犻 狅 狀犱 犻 犪 犵 狀 狅 狊 犻 狊医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