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一、目的一、目的为了明确风险辨识与评估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风险信息更新、持续改进等,同时评价和确定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和重大风险,界定出一般危害和重大危害,以更好的、有的放矢的对风险进行控制、防范危险发生,特制订本制度。二、范围二、范围适合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分析、评估、管制,以及对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评估、控制管理)。三、职责三、职责1.总经理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由总经理批准
2、发布重大危险源清单。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与监测工作,审查风险评价,组织制定、审核重大危险源清单,必要时及时更新清单。3.人事行政部(安全办)对各单位上报的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确定公司的重大危害和重大风险并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和重大隐患项目治理方案;负责相关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四、内容四、内容1 1、风险识别的范围、风险识别的范围1.1 公司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生产、起重、运输、登高、高温、维修作业、办公活动等)。1.2 所
3、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外来人员)。1.3 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设备。1.4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1.5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1.6 危险因素的种类a)按能量分七种: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心理、生理)。b)可参考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4 种类型分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c)可参照 GB/T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二十种类别分类。1.7 按层次辨识:厂址、厂区布局、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等。2 2、风险识别的方法、风险识别的方法风险识别以事
4、先分析为主的思想为指导,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SCL)、现场观察法等多种方法,可单独或联合使用。a.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b.安全检查表(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c.现场观察法:通过现
5、场实地观察、询问、交谈,从而快速识别出部门的环境因素;3 3、风险识别的步骤、风险识别的步骤3.1 人事行政部(安全办,为行文方便,以下直接用安全办,为行文方便,以下直接用“ “安全办安全办” ”称道称道)负责设计风险识别所用的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表格,发至各部门;3.2 各部门负责组织人员,按“1、风险识别的范围” 从本部门班组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工序与工序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等皆存在服务)中识别出具有或可能具有的危害,填写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报送安全办;3.3 安
6、全办对各部门识别出来的危害进行整理、汇总、分类,分类形式可按不同的危害分类;3.4 安全办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经风险评价后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4 4、风险评价、风险评价4.1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可用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评价:4.1.1 直接判定法,借助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能力和有关标准、法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评价。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直接评价为重大危险源 :a) 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b) 不符合本地区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可能导致危险;c) 相关方(含员工)强烈投诉或抱怨的危险源;d)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的重大危险和行为性危险因素。4.1.2 采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L 和后果的严重性 S 及风险度 R 进行,R=LS: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L 参照表 1 来制定表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L 判断准则等级等级标标准准5 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 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