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风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 概述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在没有疫苗免疫的情况下,由于风疹易感人群的积累,可发生周期性流行。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美国风疹流行病学资料,风疹每次流行间隔 6-9 年。欧洲许多国家也报告了周期性的流行规律。流行周期的出现和周期间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易感人群的积累,也受人群流动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风疹也是极易引起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 15 岁为主,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妇女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毒可
2、通过胎血屏障感染胎儿,不论发生显性或不显性感染,均可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 ,如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等。因此,风疹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极为重要。同时,风疹和麻疹病例在症状上很相似,做好风疹的控制工作,也有利于进一步控制麻疹。为了更好地加强风疹控制工作, 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风疹疫情的处置能力,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的规定,特制订本应急处置技术方案。2 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本方案适用于在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
3、、自然村寨、社区、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风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 尤其是疾控机构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2.1 风疹病例的定义参照国家标准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009-1997)执行。2.1.1 风疹的诊断标准(1) 流行病学史:与确诊的风疹患者在 1421 天内有接触史。(2) 临床症状(2.1) 发热。(2.2) 全身皮肤在起病 12 天内出现红色斑丘疹。(2.3) 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或
4、关节炎)。(3)实验室诊断(3.1) 咽拭子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或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3.2) 1 个月内未接种过风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风疹IgM 抗体。(3.3) 恢复期病人血清风疹 IgG 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 4 倍或 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见标准附录 B)。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2.1.2 病例分类(1) 疑似病例:具备(2.2)条,同时伴(2.1)或(2.3)条。(2)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1)条。(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或(3.2)或(3.3)条。2.2 风疹暴发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2.2.1 在一个学校、幼儿园、自然
5、村寨、社区、建筑工地或企事业单位范围内,于一个最长潜伏期(21 天)内,发生 5 例及 5 例以上的风疹病例(不含疑似病例) ,即可确定为一个风疹疫情暴发点。2.2.2 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风疹病例,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 部门职责与组织保障按照传染病防治的有关法律、 法规和规范的要求, 当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 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 加强对风疹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技术支持、 后勤保障、监督检查等工作,提高风疹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3.1 部门职责3.1.1 区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风疹应急
6、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3.1.2 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3.1.3 医疗机构负责风疹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 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标本的采集;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3.1.4 卫生监督机构应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3.1.5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风疹疫情监测的信息收集;及时开展风疹疫情的核实、调查、报告和处理等工作,具体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开展风疹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3.1.5.1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风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医学观察和疫苗应急接种;指导收治医院对风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开展对有关医院风疹病例的主动搜索;落实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工作;进行有关样本的采集,并在 3 日内完成实验室检测工作(有条件地区) ;负责疫情个案报告的审核和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