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次放顶及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78416 上传时间:2022-01-2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次放顶及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次放顶及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初次放顶及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初次放顶及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1 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450m 水平西四石门透煤斜坡三槽一壁现已进入初次放顶期,为确保初次放顶及周期来压期间人员安全,预防直接顶初次垮落带来的危害,确保施工安全,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2 2 工作面概况工作面概况本工作面东以一壁开切眼为界;西以三槽主上山煤柱线为界;南以一壁上顺槽为界;北以一壁下顺槽为界。本工作面目前已推进 4.2m(截至到 2 月 3 日夜班)。 3 3 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 3.1 顶板垮落步距预计3.1.1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 L。= = 37m 式中:MZ 为直接顶厚度;M1 为老顶和直接顶总厚度;为直接

2、顶抗拉强度;为岩石容重;3.1.2 直接顶周期垮落步距:L1 =(1/3)L。=37/312.3m3.1.3 老顶初次来压步距:L2 =160m3.1.4 老顶周期来压步距:L3=(1/3)L2L3=160/3 53m3.2 工作面顶板管理 3.2.1 点柱:采面顶板局部破碎时,在破碎处与基本柱间及时加打戴帽点柱,加强护顶支护。3.2.2 信号柱的使用:工作面沿走向推进 15m,采空区直接顶仍不垮落时,回柱前必须打好毛竹信号柱,信号柱布置方向为:沿倾向间距为 10m,沿走向为 5m。3.3 防顶板垮落诱发煤炮的安全技术措施 3.3.1 在用的电器设备、开关用双股 8 号铅丝固定在顶、帮锚杆上,

3、且捆绑牢固;其它材料、工具、配件必须入箱并将箱用双股 8 号铅丝固定在控帮锚杆上,且捆绑牢固。3.3.2 巷道内严禁杂物堆积,确保安全出口的畅通。所有的备用设备和物料全部清理到岩石大巷或作业地点以外、无人员经常通过的通风良好的巷道内码放好。3.3.3 每班必须在壁面设专职听顶工,发现异常情况(如顶板急剧下沉、断裂、单体液压支柱三用阀普遍泄液、顶板响声频繁等来压征兆时),听顶工要迅速吹口哨通知现场人员撤至+570m 水平五槽底板巷或是+450m 水平西四石门透煤斜坡,待压力恢复稳定后,由盯岗人员和班长一同巡视工作面,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工作。3.4 工作面支护质量管理 3.4.1 煤厚小于 2.4

4、m 时,见顶见底,不留底煤;煤厚大于 2.4m 时,必须留底煤,采高控制在 2.4m,单体柱必须穿铁鞋。3.4.2 支护要打稳打牢,柱爪卡在顶梁牙槽内,支柱迎山有力,严禁打在浮煤浮矸上。单体支柱的初撑力不小于 90KN。3.4.3 支柱必须成排成行并保证支护有效。3.4.4 每班接班后,班长派专人对壁面所有在用单体支柱进行补液,确保单体柱的工作阻力。3.5直接顶初次垮落及周期垮落期间的顶板管理 3.5.1 直接顶初次垮落的顶板管理 3.5.1.1 加强支护措施:接近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时(工作面推进 30m),采取对柱结合丛柱加强支护,对柱间距 2.0m 一对,丛柱间距 5.0m 一对,每丛不少

5、于 5 根。3.5.2 直接顶周期垮落的顶板管理 3.5.2.1 周期垮落期间,对柱为 2m 一对,并每间隔 8.0m 设一撮柱,撮柱不少于 3 根/撮。3.6 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3.6.1 接近老顶初次垮落步距(工作面推进 150m)和周期来压步距时,采取对柱结合丛柱加强支护,对柱间距 2.0m 一对,丛柱间距 5.0m 一丛,每丛不少于 5 根。3.7 接近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和老顶初次垮落步距时,井下作业人员统一参加落顶避灾演习。4 4 其它其它 4.1 参加本工作面作业人员必须学习本措施,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4.2 除执行本措施外,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公司、矿的相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技术 > 矿山安全技术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