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矿生产中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及控制措施煤矿生产中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及控制措施煤矿的绝大多数事故是由环境因素和人的行为因素造成的,即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人的不安全行为不仅可直接造成事故,而且会导致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形成事故隐患。一、煤矿生产中不安全行为的类型及产生原因1、 不安全行为的类型安全行为学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有意识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根据煤矿产生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体现,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故意行为、随意行为和无意行为。故意行为即明知故犯,当事人在进行某种作业时,明知道怎样做才符合规定,但出于某种个人目的却不按规定去做。如在井下高瓦斯区带电检修电气
2、设备,明知道此种做法是严重违章行为,并有造成瓦斯爆炸的危险,但图省事或其他原因,而有意采取错误行为。随意行为是按自己的意思行事,当事人不考虑具体条件和对错就自行其是。如忽视警示标志或警示信号;乘坐罐笼或人车时抢上抢下;工作累了随便躺卧,热了摘掉矿帽,脱去防护服等。无意行为是当事人对自己的行为过错没有意识到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行为的对错,有的事后可察觉到,有的一直没察觉。如操作机电设备按错按钮;绞车司机听错信号;新工人对煤矿井下不熟悉而产生的某些错误行为等。2、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个体内在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和技能因素等;
3、有外在客观因素,如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根据煤矿从业人员在生产中的行为表现,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知识与技能缺陷。知识不足容易产生无意行为,技能不熟练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偏差和操作上的失误。在煤矿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很大比例,他们文化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对煤矿安全生产知识掌握不足、技能熟练程度差、生产实践经验缺乏,因而促成不安全行为多发。(2)生产环境影响。心理学认为,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随人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生产环境对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有直接影响。煤矿井下光线昏暗、视野窄,容易造成作业不准确,并易使人感到困倦、精神不振,而造成操作失误;井下作业空间狭小易
4、使操作动作变形;采掘作业场所风机及采掘机械噪声大,严重的噪声影响语言和声音信息交流并易使人多疑易怒,从而产生不安全行为。(3)思想和情绪因素。思想和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与人的行为有直接关系。有无所谓思想的人,对安全持麻木不仁的态度,视一些安全制度、规定、措施为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有麻痹思想的人,明知安全重要但不重视,做事马虎大意。持侥幸思想的人,明知道有危险,却因怕麻烦而不采取安全措施,抱有侥幸过关的态度。情绪急躁的人,求胜心切,往往工作不仔细,易出现有章不循现象。情绪烦躁的人,工作精神不集中,自身与外界环境不能很好协调,极易产生不安全行为。(4)利益与管理原因。煤矿企业的领导者为了
5、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产生违章生产、违章指挥;工人为了多进尺、多出煤、多收入而忽视安全,产生违章作业。企业安全管理不好,规章制度不完善,作业规程不完整,监督检查不严,从而助长了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二、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育包括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法规教育、生产技术知识和岗位培训等,此外从控制不安全行为出发,还要进行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通过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法规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规范行为;通过生产技术知识和岗位培训,提高职业技能,避免工作差错和操作失误;通过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消除员工头脑中对安全的错误倾向性,克服不安全的个
6、性心理,端正安全态度,提高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2、 加强安全管理根据煤炭企业的特点,以控制不安全行为为目标的安全管理,宜采取激励与强制相结合的方式。在安全管理学中激励是指利用人的心理因素和行为规律激发人的积极性;强制是用强制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通过激励引导员工的行为向安全方面发展,通过强制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约束。(1)企业领导以身作则,带头不违章生产、不违章指挥,以“榜样”激励员工不违章作业。(2)将个人的经济利益与安全挂钩,搞好安全则得奖金,出了事故则遭罚款,通过经济利益激励促使员工关注安全。(3)开展群众性的安全宣教工作,通过精神心理激励,祈望安全。(4)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违者必究,强制约束不安全行为。(5)加强安全监察,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强制监督不安全行为。3、科学地选用人员,做到人机匹配各工作岗位和工种都有其特定的职业要求,要根据职业要求科学地选择和配备人员,使职业适宜性人员从业,做到人机匹配。如果安排不当,易导致不安全行为产生。像普采工作面的采煤工,需要体力强的人员从业,如选用体质弱的人员从业,在其体力不支时易产生不安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