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露天采石场的特点.docx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85917 上传时间:2022-02-03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露天采石场的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露天采石场的特点露天采石场的特点近些年来, 随着城乡建设的飞速发展, 房地产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石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采石场数量也呈激增之势。一方面, 采石场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 开山采石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由于采石场几乎没有挡土墙等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大多也未进行复垦绿化, 会造成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河道堵塞等生态问题。又由于在开发过程中未注意保护, 未考虑到采石场的位置、角度、坡向和走向, 也未考虑废土和废渣的保留和堆放问题, 一旦要进行复垦绿化, 土方工作量太大, 耗资也大, 使绿化工作难以开展。有专家估算, 被破坏的植被靠天然恢复至少

2、要一百年时间。而采石场为减少投入采用垂直开采方式遗留的高低不等的直立石质开采面, 即便采石场关停后, 仍好像一块块凌乱的“补丁”, 严重破坏周围自然景观。露天采石场的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距城市近,破坏环境的范围大。目前,我国的众多采石场正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向采石场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这样的现状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各类石场状况,特别是开采后的地质结构与外貌特征,一般开采后的石场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由剥离表土与开采或加工产生的废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放场或排土场。废石堆放场通常是散砂石结构,边坡非常疏松,雨季泥水泛

3、滥,坡面水土流失严重,并通常伴有坍塌现象,但它的坡度通常较缓,施工难度不大,而且植物较易扎根,因而较易进行植被恢复。(2)采石后余留边坡。坡度较大,一般在 4070左右,通常是坚硬的碎石和石块结构,但上层往往是土壤层;很多余留边坡还存留有开采期间使用的人行小道,因而只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保证植物在早期有立足之地往往都能保证恢复的成功。(3)石料挖走留下的平台或坑口迹地。平台往往是最为坚硬的石头,几乎没有松散基质;但对它进行植被恢复亦不难,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客土法,即从异地运进土壤,覆盖在平台或坑口迹地的表面,以形成 1020 cm 左右的土层。(4)石壁。石壁的最大特征是坡面光滑,无任何基质,而且坡度大多超过 80甚至达 90,是名副其实的“悬崖峭壁”。显然,石壁的复绿是极其困难的,几乎是生态恢复中的难度极限。此外,根据废弃采石场的地貌特点和治理施工的难易程度,还可以将其分为废弃采石壁(主坡壁)和坑口迹地两个区。其中主坡壁的复绿是采石场复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解决了对主坡壁的复绿,就基本上解决了采石场的复绿问题。根据坡壁的构成可把主坡壁分为三类,即土坡、石坡和土石混合坡;根据主坡壁的坡度缓急又可分为 40、4070、70以上等不同的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管理 > 行业安全 > 矿山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