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粉骤减导致锅炉灭火【案例简述】某电厂 4 号锅炉于 2004 年 11 月 5 日 5 时 39 分发生灭火,导致锅炉 MFT动作跳机,灭火前机组负荷约 220240MW,并逐步投入共 5 支油枪,灭火时锅炉负压最低达2018Pa,超过炉膛负压低值,灭火后运行人员随即重新启动锅炉。4 号锅炉灭火前十多分钟,机组负荷约 240MW,运行氧量约 3.9,并基本维持稳定。约 5 时 30 分,机组负荷开始下降,运行氧量明显上升,到 5时 32 分时,运行氧量从 3.9升至 5.8,锅炉主汽压从 14.0MPa 降至12.8MPa,负荷从 240MW 降至约 220MW。很显然,这期间锅炉下粉量骤减
2、,给粉机下粉不畅,锅炉燃烧出现波动,炉膛负压也出现明显波动。5时 32 分时炉膛最低负压曾达225Pa。运行人员随即投油助燃,前后共投入 5 支油枪,至 5 时 36 分左右,锅炉氧量降至约 4.6,锅炉主汽压和机组负荷略微回升;随后锅炉氧量又迅速上升,至 5 时 39 分 30 秒锅炉负压低三值触发 MFT 动作。【案例评析】1从 4 号锅炉 MFT 前的运行氧量曲线看,锅炉 MFT 前存在明显的下粉骤减现象,直接导致了锅炉燃烧的不稳定和灭火事故的发生。在锅炉 MFT 之前,运行人员前后共投入 5 支油枪中,只有 A1 着火,其他油枪均堵塞无法着火;而且从灭火前的油枪火检强度曲线看,只有 A
3、l 是比较稳定的,可见投入的5支油枪中真正着火的可有只有Al油枪, Bl油枪可能也是着火的,其他油枪均可能没有着火,因此多数投运油枪不着火是灭火前没能稳定住燃烧的一个主要因素。2煤粉的细度直接关系锅炉的燃烧好坏,在 4 号炉本次灭火前,对 4 号炉的磨煤机粗粉分离器挡板进行过调整,挡板角度调整为约 30。调整后分析的煤粉细度显示,D 磨的煤粉细度明显偏粗,电厂自己分析的结果也是 D 磨的煤粉最粗,且 D 磨粉经过几次调整均未能调整好。3在本次灭火事故发生后,打开 D 磨的粗粉分离器进行检查,发现 D 磨粗粉分离器内积满煤粉,很显然原档板调整有问题,通过粗粉分离器内部的调整,所有分离器叶片均调整
4、至约 30。4调整后 D 磨煤粉细度 R90 小于 10,均匀性指数大于 1,其他磨煤机煤粉细度也在 10附近,但因磨煤机钢球装载量不足,煤粉的均匀性不是很高,其中 B 磨小于 1,A 磨在 1 附近。511 月 7 日出现 A1、C1、A3、C2 给粉机下粉不正常,造成锅炉炉膛压力波动较大。经检查,这 4 个给粉机均在 B 粉仓靠近炉膛的一侧,当时怀凝是否是 B 粉仓漏水造成给粉机下粉不好, 于是对输煤皮带层进行了检查,但没有查到漏水问题。另外,检查发现这 4 个给粉机下粉插板开度不一,这是影响下粉的一个原因,于是对部分给粉机的下粉插板进行了调整。6在对 4 号锅炉的运行检查中注意到,4 号
5、锅炉由于 A、B 两侧空气预热器阻力不同,使得两侧的一次风压和二次风压出现偏差,其中空气预热器出口二次风压A/B侧为970/860Pa, 实测的下风箱风压A/B侧为500/440Pa,上风箱风压 A/B 侧为 400/360Pa,可见二次风虽然有平均平衡管,但风箱风压仍存在偏差。空气预热器出口一次风压两侧偏差在 100200Pa,通过平衡管后仍可能存在偏差。7锅炉燃烧的稳定离不开好的风、粉的组织,即锅炉的空气动力场情况对锅炉燃烧有重要影响,燃烧组织得好,锅炉给粉不稳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就比较小,反之,锅炉燃烧对外界因素的影响就比较敏感。84 号锅炉本次小修更换了 5 个燃烧器,由于时间限制,没来
6、得及做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一次风管上也没有可供热态调平用的测量孔,给热态燃烧调整工作带来不便,从 4 号锅炉小修后燃烧不稳定的情况看,不排除存在燃烧器安装切圆的偏斜和一次风分配存在严重偏差的可能。【案例警示】1补充各磨煤机的钢球量,使各磨煤机空载电流达到 96A;运行中控制排粉机电流,使排粉机电流不超过 50A。2电厂运行人员在运行中对给粉机下粉情况多关注,看给粉机不下粉情况是否集中在少数给粉机,以便分析原因。3在其他锅炉上增加一次风管和三次风管取样测量孔,取样测量孔的型式满足要求,在电厂机组每次大修后进行详细的冷态空气动力场、制粉系统调整、风粉调平等基础工作以便为热态的燃烧调整和事故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