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承德兴隆“123”矿难2007 年 12 月 3 日 16 时,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孤山子乡沙坡峪村铁矿矿井发生冒顶片帮事故,当班井下有 16 名作业人员,其中,5 人逃生,11 人被困。开滦集团公司抢险救援队承担了主要的抢险任务,经过长达 40 多小时的艰苦努力和浴血奋战,于 12 月 9 日凌晨 1 时 30 分,11 名遇险矿工全部成功获救。一、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后,荆欢矿业分公司以最快速度赶赴事故现场。由于结构复杂且没有开采现状图纸资料,为了保证安全施救,开滦抢险救援队根据现场情况,在对原有的挖掘作业巷道进行清理、拓宽、加固的同时,对矿井地面情况进行勘察,发现在矿井掘进区域的地表有两
2、个直径和深度均为 10 米左右的塌陷坑。结合抢险救援指挥部通报的基本情况,救援专家对事故的成因做出了初步认定,认为矿井的片帮冒顶已冒到了山顶,因此,此次抢险救援要在碎矸石堆下掘出一条巷道。这要求施工中,支护必须有足够的强度。经反复研究,救援指挥小组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救援措施:采用梯形木支架支护,半圆撞楔控顶控帮,横、纵底梁交织使用防止巷道摔底,从原有巷道直接掘进。随后,以最快的速度编制出周密、严谨、简洁的抢险救援工程安全技术措施。7 日凌晨 4 时,第一个抢险救援班进入了工作面,对巷道的后路进行了处理。5 时 30 分,抢险救援队员开始首班掘进9日凌晨 1 时许, 第八个班次正在架第 3 架棚子
3、时, 突然听到了微弱的声音。“11 名矿工还活着”,眼前的事实振奋着在场的每一名抢险救援队员。他们一边加快施工,一边稳定被困矿工的情绪经过长达 40 多小时的艰苦努力和浴血奋战,于 12 月 9 日凌晨 1 时 15 分,第一名遇险矿工在救援人员的搀扶下走出井口,紧接着二个、三个、四个到凌晨 1 时 30 分,被困井下长达 129 个小时的 11 名遇险矿工全部获救。历经 45 个小时的开滦集团赴孤山子乡沙坡峪铁矿抢险救援工作圆满完成。二、救援成功的体会(一)科学决策是完成施救任务的前提。接到通知后,开滦集团公司立即指派专业技术人员火速赶往承德兴隆事故现场进行查看,及时向专家组提出科学的施救方
4、案。坚持科学施救,制定施工方案,做到安全第一,做好有毒气体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加强支护强度,保证支护的整体性等等。(二)迅速启动预案是组建抢险队伍的基础。险情就是命令,开滦集团公司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快速组建抢险救援队伍,一条条指令迅速传达到了抢险队员,仅用了 30 分钟,一支由 46 名骨干组成的业务精湛、务实敬业、战斗力强,并配备充足工具的抢险救援队伍快速组建。(三)过硬的抢险队伍是完成救援任务的关键。这支由 46 人组成的抢险救援队伍,都是从荆欢矿业公司抽调的业务技术骨干。其中,队长娄玉民具有多年的煤矿生产工作经验, 是专家型的人才;专门从事生产技术工作的刘凤文, 是煤矿开拓掘
5、进工作的拔尖人才;主任工程师曹守新精通煤矿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生产技术部副部长赵光柱、开拓二区区长吴玉林、准备区工长杨林庆都有着 20 多年的煤矿生产现场管理经验,多次参与抢险救援工作;开拓二区员工是岩石巷道施工的专业队伍,长期接触岩巷掘进;准备区员工是经常处理坍塌堵冒的工程,是一个专门啃硬骨头的队伍。(四)科学施救是成功救援的重要保障。在矿井缺乏技术资料的情况下,抢险队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现场勘察,分析论证,用最短的时间,制定了周密的救援方案和具体的技术措施,及时向参战人员传达,并制作成简易挂图,悬挂于施工现场,做到了行为规范,安全施救。科学制定施工方案,采用“四六”作业制,现场交接班,每班
6、1012 人,分别由两个现场管理人员指挥协调。制定科学的支护措施,采用梯形木支架支护,半圆撞楔控顶,木支架四角连接、 梁腿连接, 并明确了材料的规格尺寸和相关的技术参数。(五)勇于拼搏是成功施救的精神支持。在救援中,指挥员处变不惊,指挥若定。抢险队员面对顶板频繁来压,沙石不断冒落的危险,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险,奋力拼搏,争分夺秒,顽强战斗,大大加快救援进度。面对大量的矸石、乱料、泥沙,大家手脚并用,半跪着架棚子、出矸子、砸大块儿、劈乱料,工具用不上就直接用手。在狭窄的断面里,跪着,爬着膝盖磨破了,手指出血了,没有一个喊累,没有一个喊痛,没有一个退缩。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一双双裹满泥水的腿,换来的是 11 名遇险矿工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