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强化顶板管理 预防冒顶事故.docx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93253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顶板管理 预防冒顶事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强化顶板管理 预防冒顶事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强化顶板管理强化顶板管理 预防冒顶事故预防冒顶事故我们知道,煤矿在地下煤层开采活动中,其围岩的原始平衡状态会受到破坏,引起了岩体内应力的重新分布,围岩产生运动,形成所谓的矿山压力。在其作用下井下采煤工作面,巷道等就会发生变形、破坏,甚至垮落,对井下作业造成影响,甚至会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这就是所谓的顶板事故。顶板事故是煤矿基建、生产过程中常见事故,据资料统计,约占煤矿井下各类事故总数的三分之一,伤亡人数及损失占有较大比重。我清醒地认识到顶板事故的严重性,我现在结合这次培训学习,与我矿目前安全工作相联系,谈谈在煤矿井下顶板管理及冒顶事故预防。根据围岩与煤层的相对位置,现将煤层顶板分为伪顶、

2、直接顶、老顶三种。伪顶即直接贴在煤层上面,厚度一般 0.5 米以下,随采掘随落的岩层;直接顶即在伪顶以上的岩层,但有时煤层以上无伪顶时之紧贴煤层;老顶即位于直接顶之上的有一定厚度的坚硬岩层,有时可能紧贴煤层之上。若从顶板管理的角度分析,煤层顶板则可分为易垮落、中等垮落、难垮落、极难垮落和塑性弯曲等五类型顶板,当然,它主要是由岩性来决定和区分。由于顶板管理不善,采取措施不得力等原因,就会造成顶板事故,从一次冒落的顶范围面积及伤亡人员多少、损失大小来说,常见顶板事故可分两大类:第一类是局部冒顶事故,绝大部分发生在临近断层、褶曲轴部等构造部位,其特点是范围较小,每次伤亡人数少,损失小,且事故发生地点

3、大多是在有人工作的部位。第二类是大面积垮落事故,主要是直接顶和老顶大面积运动造成的,其特点是范围面积广,来势凶猛,后果严重,不仅严重影响井下生产作业活动,往往会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及通过多人多次的研究、分析和总结,在正常情况下,多数顶板冒落事故先都是有预兆的,就看你是不是会仔细发现并认真判断分析,最后果断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化险为夷。顶板发生冒落前,一般会出现下列预预兆:一是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就会发生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折粱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也发出很大声响。有时也能听到采空区内顶板发生断裂的闷雷声。二是掉碴。顶板严重破裂时,折粱

4、断柱就要增加,随着就会出现顶板掉碴现象。掉碴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在人工顶板下,掉下的碎矸石和煤碴更多,工人叫“煤雨”,这就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三是片帮。冒顶前煤壁所受压力增加,变得松软,片帮煤比平时多。四是裂缝。顶板的裂缝,一种是地质构造产生的自然裂缝;一种是由于采空区顶板下沉引起的采动裂隙。老工人的经验是:“流水的裂缝有危险,因为它深;缝里有煤层,水锈的不危险,因为它是老缝;口新的有危险,因为它是新生的”。如果这种裂缝加深加宽,说明顶板继续恶化。五是脱层。顶板快要冒落的时侯,往往出现脱层的现象。六是漏顶。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在大面积冒顶以前,有时因为背顶不严和支架不牢出现漏顶现象。漏顶若不及时处理,会使棚顶托空,支架松动,顶板岩石继续冒落,就会造成没有声响的大冒顶。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来试探有无冒顶危险。比如木楔法,在裂缝中打入小木楔,过一段时间,如果发现木楔松动或夹不住了,说明裂缝在扩大,有冒落的危险。再此如敲帮问顶法,用钢钎或手镐等工具敲顶板,声音清脆响亮的顶板完好;发出“空空”或“嗡嗡”声的,表明顶板岩层已离层,应把脱离的岩层挑下来。还有震动法,右手持凿子或镐头,左手指尖扶顶板,用工具敲击顶板,如感到顶板震动,即使听不到破裂声,也说明此岩石已与整体顶板分离,尽快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管理 > 行业安全 > 矿山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