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3.80KB ,
资源ID:100588     下载积分:2 金币    免费下载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down/1005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下峪口矿“12.21”冒顶事故.docx)为本站会员(一米阳光)主动上传,安全人之家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安全人之家(发送邮件至31697677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下峪口矿“12.21”冒顶事故.docx

1、下峪口矿“12.21”冒顶事故一、事故基本情况2003 年 12 月 21 日 17 时 40 分,采煤二队 4312 炮采放顶煤工作面煤壁端面发生片帮漏顶, 将正在煤帮侧扛着梁子的赵某某压倒死亡; 赵某, 33 岁,初中文化,井下采煤工,工龄 8 年。工作面概况1、 4312 工作面位于一水平回采区北翼下边部, 其进风顺槽与已回采的 4303工作面切眼相邻,回风顺槽与已一、二、水平边界相接,切眼距下桑边界220 米。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 394-416 米,该面上部 2#煤未采,3#煤层顶板距 2#煤层底板间距 10-11 米。工作面地面位置位刘儿岭老村一带。工作面上覆地表为山区丘陵,无永久性

2、河流,地表高程:793-892 米,盖山厚度 399-476 米。该工作面为走向长臂布置其进风顺槽长 377 米。回风顺槽长 420 米,工作面宽度 120-130 米,面积 49080 平方米。2、煤层地质构造:该面位于上峪口背斜的北翼,上峪口背斜从该工作面南部穿过,工作面煤层总体呈一走向 NE-SE 倾向 NW 的单斜构造,在工作面北部切眼一带有褶皱构造,褶曲轴线方向近似东西方向,褶曲波幅 1.7米,使该区域煤层底板有一定的起伏变化,同时在褶曲形成的过程,产生层间滑动,在切眼一带形成近乎平行于褶曲枢纽线的条带状薄煤区和厚煤区,以及煤体破坏类型较高级区。二、事故经过2003 年 12 月 2

3、1 日八点班,采煤二队书记陈某某主持召开班前会,陈强调了搞好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生产副队长王某某强调了工程质量和规范操作。当班共出勤 59 人,班长杨某某进行分工,工作面共分 16 茬作业,工人周某某和赵某某干第 15 茬,共 8 对半梁子,即在距工作面机头 5-10 米段作业,8:40 分生产副队长王某某带领工人入井,到达工作面后,跟班副队长王某某和班长杨某某对工作面进行了检查,发现工作面存在一处端面漏顶,个别柱距超宽、有自卸柱等安全隐患,副队长立即安排进行了处理,确认工作面无异常后便开始正常生产。约 17:40 分,工作面炮全部放完,放炮落煤基本清理完,工人都在进行移梁支柱。赵某某和周某某

4、在移第 15 茬最后第二根副梁时,赵和周将带帽点柱摘下,在窜副梁过程中,煤壁端面发生片帮漏顶,将正在煤帮侧扛着梁子的赵某某压倒,继续漏下的煤矸将其掩埋,漏顶发生后,当班工人立即组织抢救,约 1 小时后,将赵某某抢救出来,经抢救无效死亡。三、事故原因直接原因:未坚持“先支后回”的原则,提前摘掉贴帮带帽点柱移梁是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现场工程质量差,两茬相接处顶梁上尼龙网未按规定联接,刹顶笆棍数量不够。职工存在习惯性违章操作作为,作业过程配合不协调,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安全隐患和违章行为监管不力。3、安全教育不扎实,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四、防范措施认真吸取这起事故教训,切实加强

5、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严格贯彻执行“三大规程”,在全矿范围内开展安全大检查,狠反三违活动,查隐患,堵漏洞,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各级领导、各业务保安部门、各工种安全岗位责任制,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加强现场监管力度。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自保、互保意识和遵章操作的自觉性。事故点评:该面属于炮采型梁对梁五柱支护放顶煤工作面,对支护质量要求较高,工作面除底板,帮、顶、老空全是软煤、矸,刹背不严实,易发生掉包、漏顶、片帮,而且支柱初撑力也很难达到 90KN 标准要求。本起事故正是由于出现以下情况造成的。1、移梁前,新煤壁正规贴帮支柱后刹背不严

6、实、漏顶地点已窜钢梁与煤壁间有空隙(端面距超规定)引起片帮、漏顶、冒顶。2、移梁前按理应按照先支后回原则先打带帽点柱,而受害者本人不但没打点柱,反而摘除了原有带帽点柱。 造成支护强度不够。不足以对抗顶煤压力造成漏顶。另外 ,由于采煤工艺落后, (1)使工人劳动强度加大、作业时间延长,临下班职工易发生疲劳,大脑反应迟钝、出现误操作现象。本起事故发生时,该职工已连续在井下呆了整整 9 个小时。 (2)工作面无畅通的运料行人通道,不便于职工及时补充支护材料、及管理人员巡视监督。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威胁。本起事故给我们的启发是:采煤工作面要想安全、高效生产,安全先进的采煤工艺是前提,支护质量标准化是根本,规范操作、严格验收是保证,人员素质是关键,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是保障。实现采煤综合机械化是采煤业的必由之路。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