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 ,大小:16.69KB ,
资源ID:102091     下载积分:2 金币    免费下载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down/1020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分析与事故防治.docx)为本站会员(一米阳光)主动上传,安全人之家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安全人之家(发送邮件至31697677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分析与事故防治.docx

1、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分析与事故防治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分析与事故防治一、引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煤炭工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煤矿事故对人们来说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顶板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比较频繁,人员伤亡率一直较高。据统计,回采工作面百万吨死亡率中,顶板事故约占 67%。如不对顶板加以及时、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就有可能影响“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后果。导致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受采动影响而使应力重新分布,失去了原有的应力平衡,这就导致了部分区域出现应力集中,当上覆岩层施加于下部岩层的载

2、荷达到极限载荷时,岩层发生断裂而垮落。随着采煤技术的不断提高,理论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成熟,近年来,顶板事故率有所下降,但其危害仍然很巨大,顶板事故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应被忽视。按事故发生地点统计排在前三位的是:采煤工作面(63.18%)、掘进工作面(12.55%)、巷道(13.81%)。因此,准确掌握矿压显现规律,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顶板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一)影响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原因1.地质因素影响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的主要因素是围岩性质,地质因素是成煤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是不可改变的。在生产过程中,只能适应和运用其特性服务生产。(1)岩石力学性质实际观测表明,岩石的力学性质对矿山压

3、力显现起关键性作用。由于岩石自身的密度、矿物成分、颗粒大小等的不同,不同岩石或同一种岩石的强度各异。测定表明,顶板岩石强度越高,矿压显现越明显。(2)开采深度开采深度直接影响着原岩应力的大小,对巷道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可能比较明显,特别是有煤岩突出矿井,这是一般规律。如在松软岩层中开掘巷道,随着深度的增加,巷道围岩的“挤、压、鼓”现象比较明显。但开采深度对回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大小的影响并不突出,因而对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也不明显,特别是对顶板下沉量的影响。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开采深度可达 600800m,实际测定表明,采深对工作面顶板下沉量无直接影响。例如比利时的彼丘尔煤矿,开采深度已达 1415m,工作面采用工作助力为 350kN 的金属支柱,仍然可以将顶板管理得很好。(3)煤层倾角煤层倾角对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比较大,实际观测表明,煤层倾角越大,顶板下沉量越小。也就是说,近水平工作面的顶板下沉量要比倾斜、急倾斜工作面大得多。(4)断层、裂隙等一般来说,断层、裂隙较发育的岩层都比较破碎,这直接影响了岩层的强度。这样的顶板非常容易垮落,从而释放了部分矿山压力,使其得以缓和。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