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为及时掌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 (或强度) , 并结合作业现场实际,提供有效的检测数据, 进行科学的评价,对超出国家职业危害限值标准的作业场所制定各种防范对策和技术改造措施,尽可能的降低因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过高对员工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单位安委会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管理。3、工作职责3.1 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案,规范检测方法,并对检测结果做出分析报告;3.2 本单位安委会具体负责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严格按照事业部安委会要求开展检测工
2、作。3.3 在本单位实施检测工作时,各部门经理以及兼职安全员需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4、工作内容4.1 某工厂安委会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进行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档案,并向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同时向员工公布。4.2 检测原则4.2.1 内部检测与专业服务机构评价检测相结合;4.2.2 定期检测与日常检测相结合。4.3 检测范围4.3.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包括危害因素种类,检测时间、地点、浓度(强度) 、国家允许标准及评价结论等内容。4.3.2 定期检测范围应包括能源动力作业场所(制冷车间) 、生产作业场所(前处理超高温杀菌工段、配料工段,灌
3、装工段) 、化验室等。4.3.3 对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和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制冷岗位)进行日常检测,设置检测系统或自动报警装置,并由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和登记管理,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4.4 检测类别及方法4.4.1 评价检测可以分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4.4.2 定期检测4.4.2.1 粉尘检测,包括配料间、小料房,检测频率为 1 次/年;4.4.2.2 噪声检测,包括氨制冷车间、前处理岗位、灌装岗位,检测频率为 1 次/年;4.4.2.3 高温检测,主要指前处理作业岗位人员密集处,检测时
4、段应集中在夏季出现高温时的工作时间段内;4.4.2.4 有毒物质浓度检测,主要指氨制冷车间,检测频率为 1 次/季度。4.4.3 日常检测,针对氨制冷车间等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设置检测系统自动报警装置并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前处理车间、设置专用温湿度计,并保证温度指示准确、清晰。4.4.4 检测组织实施评价检测由依法设立的并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定期检测由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及某工厂专职安全管理员组织实施,各部门兼职安全员积极配合。4.4.5 检测方法检测与评价工作应当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5、 、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GBZ-T210.4-2008)、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1 部分: 总粉尘浓度 (GBZ/T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2 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7 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8 部分:噪声 (GBZ/T 189.8-2007) 、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GBZ/T 223-2009)等相关标准进行,亦可形成企业内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现场直读式快速检测仪器,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6、。5、工作记录5.1液态奶事业部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档案5.1.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台帐5.1.1.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 ;5.1.1.2高温作业场所温度测定记录 ;5.1.1.3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记录 ;5.1.1.4作业场所生产性噪声检测结果记录 ;5.1.1.5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检测结果记录 。6、相关法律、法规清单6.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6.2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GBZ-T 210.4-2008);6.3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1 部分: 总粉尘浓度 (GBZ/T 192.1-2007);6.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2 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6.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7 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6.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8 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6.7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09)。
copyright@ 2010-2024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