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2.84KB ,
资源ID:162094     下载积分:2 金币    免费下载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down/1620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起着火事故的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一米阳光)主动上传,安全人之家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安全人之家(发送邮件至31697677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起着火事故的分析.docx

1、一起着火事故的分析某化工公司在带压不置换动火过程发生一起火灾事故,经分析及周围空气没有得到彻底置换,且又因一切断阀内漏造成可燃物质顺着焊口流出,积存在周围地沟中,导致火灾事故;对此类事故的处理、教训、防范提出了详细的建议。2003 年 12 月 12 日 18 时 30 分左右,山东省某化工公司发生一起动火作业引发火灾的事故。1 事故经过2003 年 12 月 12 日 16 时左右,因前工序蒸汽管道出现漏点需补焊,化工车间被迫停车。前工序蒸汽管道大约 4h 才能补焊完,化工车间决定利用这 4h 将一甲胺精馏塔塔底更换流量表,当时化工车间技术员认为该精馏塔各切断阀门都不漏气,为了赶进度,决定关

2、死阀门泄压,再用排污阀向内冲氮气后升压、泄压,如此反复两遍后,办理动火证动火。电焊上将原流量计割下后,已到 18 时的开饭时间,于是一行人都去食堂吃饭,大约 0.5h 后回来火焊接,当焊枪接近管道用打火机点火时,突然从塔底管道处着火,并蔓延到整个地沟,监护人一看情况不妙,就开大排污阀加大氮气通入量,导致火势更加猛烈。当消防员关死排污阀后,用水枪堵住已被焊割开的漏洞,并用大量水扑救地沟中的火,直到熄灭。2 事故原因此动火作业严格来说是带压不置换动火,用氮气置换也是增加保险系数而已。此类动火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正压,二是流出物质不断燃烧。而本次作业却犯了两个错误:一是虽充氮气但没有控制流量,导致氮气

3、没有完全稀释可燃气体,系统及周围空气没得到置换;二是吃饭时间内因一切断阀内漏(事后查出是气相阀)使可燃物质进入精馏塔,而又割开焊口使可燃物质顺着焊口流出,可燃物积存在周围地沟中,导致一开打火机就发生剧烈燃烧这一火灾事故。发生着火事故后,监护人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将向塔内充氮气的排污阀开大,误认为这样会使火势减小,但这时塔内可燃液体在氮气压力下,顺着隔开的焊口喷出来,导致火势越来越大。3 事故教训(1)此类带压不置换动火时一定要先检查有无泄漏阀门,实在没有把握就加盲板安全隔绝,防止物料串入,导致动火时突然增加大量可燃物质,有可能控制不住火势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2)最重要的一点,此类动火一定要检测

4、周围空气中可燃物的浓度,动火分析后,如可燃浓度高,一定先要稀释周围空气,待浓度降到合格后再进行动火作业。4 防范措施此类带压不置换动火首先要抓住根本就是正压,作业程序是先分析漏点周围空气中可燃物浓度,如果中燃物浓度低于其爆炸极限则应在漏点处将可燃物点燃, 如可燃物浓度高于其爆炸极限, 一定注意用防爆的方法稀释。中间最好不停止作业,如停止,一定重复以上步骤方可作业。二是焊接之前应先测定泄漏设备的壁厚,以确定合理的焊补方案,防止壁厚过薄,焊接时烧穿设备导致火热突然猛烈增大。三是注意泄漏设备内的含氧量,应控制在 1以下。四是注意如需高处作业,要准备好安全撤离通道。希望以上教训给同行带来一些启迪。信息来源:化工安全与环境

copyright@ 2010-2024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