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处作业危险因素分析预测及安全技术措施讲解了在潮湿环境下进行各种作业时存在的触电风险及其控制措施。文档列举了多个具体场景下的危险源特征和相应的防护手段,包括凝汽器、汽鼓、循管等潮湿容器内的工作,此类环境中应使用36V以下行灯或12V行灯以确保照明安全,同时将变压器等工具放置在人孔门外并设专人监护。工作人员需穿干燥工作服、绝缘鞋,并铺设橡胶垫。电动工器具也应为36V以下电压或II类工具,并配备漏电保护器,且其电源联接器和控制箱应置于容器外部。湿手或潮湿环境内工作的场景中,强调湿手不得接引电源,所有电气设备的绝缘必须良好,电线无破损且要架空。对于潮湿处热工设备检修及缺陷处理,要求先停用电源,临近带电设备要有监护人员,人员着装保持干燥。零米层下各类辅助设备作业同样遵循先停电原则,保证人员着装干燥。管道、烟道、风道、容器内检修焊接时,必须检查这些区域内是否带电,作业人员穿戴绝缘鞋、皮手套,确保电焊线外表绝缘良好,无漏电现象,同时保持人员及环境干燥。潮湿处作业危险因素分析预测及安全技术措施适用于电力行业以及涉及潮湿环境作业的其他相关领域,例如化工、冶金等行业。此文档主要针对从事设备检修、维护、安装等作业的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同时也适用于安全管理及相关监督人员。它为上述人员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旨在预防潮湿环境下因触电引发的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copyright@ 2010-2025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