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水道系统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1 易形成可燃蒸气(或气体)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物化工企业的生产废水或其他的排水,难以避免地含有易燃液体或可溶性的可燃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易燃液体或气体因气化,易在下水道系统和净化设施内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生产设备系统的密闭性损坏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溢料时,泄漏的易燃、易爆的液体或气体常易混入污水而进入下水道系统。某厂由于违反生产工艺规程,污水中混入大量烃类蒸气,并排入下水道,使下水道水中溢出的烃类蒸气在厂区内聚集,遇火源发生了爆炸。在气体吸收和解吸过程中,如果吸收有可燃气体或含易燃液体(吸改剂)的污水排入下水道,当温度升高时,这些可燃气体会解吸出来,易燃
2、液体会汽化逸出。据报道,某氯碱厂在吸收氯化氢的过程中,由于吸收塔液体出口处的液封层厚度不够,易爆气体与盐酸一起进入酸水的下水道系统。在该系统中,解吸出的气体与空气形成易爆混合物,发生了爆炸。洗涤、冲刷的污水,往往含有多种火灾危险性物质。这类污水也是下水道系统中形成蒸气(或气体)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物的来源。2 易混触反应生成危险物质排入下水道的各种物质互相作用,可能生成其他易燃、易爆产物。例如,从工艺设备排出的洗涤液和冲洗地面的污水中往往含有化学活性较高,性质相互低触的物质;当它们在下水道中混合后,会形成爆炸性物质,受热易分解成氧化的物质,甚至自燃性物质。这些物质常积聚在井壁和管壁上成为干料而构
3、成潜在危险。硫化碱废液同酸性污水流入下水道,会产生硫化氢易燃气体。某厂过氧化氢和丙酮同时排入下水道,而生成丙酮过氧化物,以致在下水道中发生丙酮过氧化物的爆炸。含亚硝酸铵、硝酸铵等盐类的冲洗污水排入下水道后,也潜伏有很大爆炸危险,因为亚硝酸铵结晶的化学性质极为不稳定。3 易引起火蔓延扩大下水道系统贯通整个企业区,发生的火灾或爆炸往往沿着下水道系统传播,导致连锁式的破坏。1984 年 1 月 28 日,广东省茂名市文冲口化工厂区下水道发生爆炸,全程 5 段被炸毁,爆炸持续 8min,形成一条长约 500m 的“火舌”。1985 年 6 月 27 日,重庆市一上水道发生爆炸,爆炸范围涉及 1106 m 2。大片住宅成为废墟,事故中有 26 人丧生,几百人受伤,重伤 91 人。如此严重的事故为建国以来罕见。4 引火源出现的几率大在下水道系统常见的引火源有:清理和检修时的机械撞击和摩擦火花;在下水道水井、澄清池设施附近进行焊接作业时产生的火花;燃着的烟头,车辆排气管的火星等。
copyright@ 2010-2024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