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2.08KB ,
资源ID:212296     下载积分:1 金币    免费下载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down/2122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docx)为本站会员(人民至上)主动上传,安全人之家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安全人之家(发送邮件至31697677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docx

1、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危险物品、工业噪声与振动、温度与湿度和辐射等。1 1 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生产中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特性是进行危险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危险物品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例如甲醇的危险有害识别见表 2-3:表 2-3甲醇危险有害识别标识中文名:

2、甲醇、木酒精英文名:Methyl alcohol;Methanol分子式:CH3OH分子量:32.04UN 编号:1230危规号:32058RTECS 号:PC1400000CAS 号:67-56-1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澄清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97.8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种有机溶剂沸点():64.8相对密度(水=1):0.79饱和蒸气压(KPa):13.33(21.2)相对密度(空气=1):1.11临界温度():240燃烧热(kJ/mol):727.0临界压力(MPa):7.95最小引燃能量(mJ):0.215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CO、CO2闪点(

3、):11聚合危害:不聚合爆炸极限(V):5.544.0稳定性;稳定自燃温度():385禁忌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分级、分组:IIAT2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毒性接触限值:中国 PC-TWA:25 mg/m3(皮)PC-STEL:50mg/m3(皮)美国 TLV-TWA(ACGIH):262mg/m

4、3(200ppm)(皮)TLV-STEL(ACGIH):328mg/m3(250ppm)(皮)对人体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急救吸入后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时,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防护工程控制:严加密闭,加强通风

5、。个体防护:接触蒸气时,应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泄漏处理人员迅速撤离污染区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服。储运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室内温度小于 30;远离火种、热源,防日光直射;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注意流速,且有接地装置。物质特性可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获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由“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概述

6、、理化特性、毒理学资料、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等 16 项内容构成。进行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性识别与分析时,危险物品分为以下 9 类:(1)易燃、易爆物质:引燃、引爆后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质由于具有迅速地释放能量的能力产生危害,或者是因其爆炸或燃烧而产生的物质造成危害(如有机溶剂)。(2)有害物质: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咽下后,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3)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影响(如丙烯酸酯)的物质。有些人对刺激性物质反应强烈,且可引起过敏反应。(4)腐蚀性物质:用化学的方式伤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质(如强酸、碱)。腐蚀性物质的危险有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化学灼伤。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皮肤、眼睛或进入呼吸系统、食道而引起表皮组织破坏,甚至死亡;二是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物质表面如设备、管道、容器等而造成腐蚀、损坏。腐蚀性物质可分为无机酸、有机酸、无机碱、有机碱、其他有机和无机腐蚀物质等五类。腐蚀的种类则包括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大类。腐蚀的危险与有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腐蚀造成管道、容器、设备、连接部件等损坏,轻则造成跑、冒、滴、漏,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质缓慢泄漏,重则由于设备强度降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