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品安全防护知识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特性,会对人(包括生物)、设备、环境造成伤害和侵害的化学品叫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在不同的场合,叫法或者说称呼是不一样的,如在生产、经营、使用场所统称化工产品,一般不单称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都称为危险货物。在储存环节,一般又称为危险物品或危险品,当然做为危险货物、危险物品,除危险化学品外,还包括一些其他货物或物品。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中称呼也不一样,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称“危险物品”,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称“危险化学品”。一、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一)中毒毒物进入
2、人体后,损害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组织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称为中毒。危险化学品中毒现场急救主要是除毒,减轻毒物对中毒者的进一步伤害,现场急救可采取以下措施:(1)对有害气体吸入性中毒者,应立即将病人脱离染毒区域,搬至空气新鲜的地方,除去患者口鼻中的异物,解开衣物,同时注意保暖。严重者,进行输氧或者人工呼吸,对于 CO和 H2S 中毒者,可在纯氧中加入 5的 CO2 以刺激呼吸中枢,增强肺的呼吸能力;SO2 和 NO2 中毒者,进行人工呼吸时,避免刺激患者的肺部,并观察是否有肺水肿。(2)对皮肤黏胰沾染接触性中毒者,马上离开毒源,卸下中毒者随身装备,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冲洗
3、体表。碱性物中毒,可用醋酸或 1-2(质量分数,下同)稀盐酸、酸性果汁冲冼;如为醛性物中毒,可用石灰水、小苏打水、肥皂水冲冼。(3)对食物中毒者,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排除毒物,现场可用手指、羽毛、筷子、压舌板触摸患者咽部,使其将毒物呕吐出来。但强酸强碱中毒者或意识不清醒者忌用。(4)眼内含有毒物者,迅速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 5-10min。酸性毒物用 2碳酸氢钠溶液冲冼,碱性中毒用 3硼酸溶液冲洗。无药液时,用微温清水冲洗亦可。(二)窒息窒息是由于外伤、溺水、烟熏、火燎、土埋、密室缺氧以及异物吸入等原因,引起声门突然紧闭,气管及肺内空气不能外溢,使肺内压力急剧升高,氧气不能进入人体,造成重
4、要器官及全身缺氧综合症。现场急救措施有:(1)脱离不良环境,松开患者身上过紧的衣服,使呼吸道顺畅。(2)轻拍患者背部或用手指清除患者口,鼻、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异物。(3)人工呼吸或者面罩吸氧。4.胸外心脏按摩,建立静脉通道。(三)化学灼伤危险化学品伤害化学性灼伤事故较多,常见的有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化学性眼灼伤。其灼伤程度取决于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剂量、接触面积和时间以及处理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1.化学性皮肤灼伤现场急救(1)酸灼伤盐酸、硫酸、硝酸造成的小面积灼伤可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大面积的灼伤用 5碳酸氢钠溶液和清水冲冼,再用氧化镁、甘油糊剂外涂。氢氟酸所致的灼伤用大量清水冲洗或浸泡后,再用
5、饱和氯化钙或 25硫酸镁溶液浸泡,亦可用 10氨水纱布包敷或浸泡,再用清水冲洗。(2)碱灼伤碱、浓氨水灼伤用 2醋酸溶液、清水依次冲洗至皂样物质消失为止,再用 3硼酸溶液湿敷。(3)磷灼伤先在水下清除磷粒,再用 1硫酸铜溶液冲洗后,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最后用 2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切忌暴露或用油脂敷料包扎。(4)酚灼伤清水冲洗后用 30-50乙醇擦洗,再用饱和硫酸钠液湿敷。(5)焦油、沥青灼伤用棉花蘸二甲苯清除沾染物质后涂羊毛脂。(6)生石灰、电石灼伤使用清水冲冼之前,用软布或软刷将固体颗粒和粉末全部除去,溶解放出热量之前,用有压力的水流迅速冲洗掉剩余物。2.化学性眼灼伤现场急教当化学
6、物质接触眼部或溅入眼内时,易造成眼部腐蚀性灼伤,轻者可造成结膜炎,重者可引起角膜浑浊,甚至失明。常见的强酸、强碱、醋酸、氨水、生石灰、碳化钙等都具有腐蚀性和渗透性,都可能造成伤害。急救措施可采用:(1)冲洗立即拉开上眼睑,使毒物随泪水流出,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彻底冲洗眼部,翻转眼睑,转动眼球,将结膜内的化学物质彻底洗出。洗后立即就诊。(2)中和溶液的应用强酸、有机磷、及糜烂性毒物灼伤可用 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以生理盐水清洗。碱性灼伤可用 3硼酸、0.5-1乙酸、1乳酸、2枸杞酸或 3氯化氧溶液冲洗。(3)去除残留物若眼部有固体毒物颗粒附着或有被腐蚀坏死的组织冲洗不能消除时,可有粘有眼膏的棉花取之。磷烧伤,先用 0.5%硫酸铜溶液洗眼后,除去黑色的磷化铜颗粒,再行冲洗,就近急诊。(四)烧伤现场急救措施烧伤是指热力、电流、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现场急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顺衣缝剪开),行“创面冷却疗法”。2不要任意弄破水泡,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3患者口渴时,可口服淡盐水或烧伤饮料。
copyright@ 2010-2025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