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职业危害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二、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从 200 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 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 125 亿人次,死亡 110 万人,平均每秒有 4 人受到伤害,每 100 个死者中有 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 8000 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 21 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 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我国职业危害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全国 50 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
2、职业危害,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 2500 万人以上,到 1998 年,全国累积尘肺患者 542041 人,累积死亡 127147人。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三、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1、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2、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3、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4、职业危害有损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成为国外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
3、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五、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基本原则:1、当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预防与-控制对策上的要求;2、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的顺序;3、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4、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方面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高温作业环境危害及措施高温作业定义:高温作业定义: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
4、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气温 2 度或 2 度以上的作业。生产性热源:生产性热源: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的流动和热辐射四个因素。高温作业的类型:高温作业的类型:一类是高温、强辐射热作业,属于干热型作业。另一类是高温、高湿作业,这种作业又称湿热作业。高温的危害在高温条件下作业主要的生理功能改变为:高温的危害在高温条件下作业主要的生理功能改变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泌尿、消化系统变化。主要表现为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水盐代谢紊乱、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损伤、肾脏功能下降。同时高温作业可引起职业中暑。防暑降温措施:防暑降温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合理安置热源,尽量远离操作者;隔热措施:建筑物隔热、设备隔热(热绝缘、热屏蔽);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及空调降温。2、卫生保健措施、卫生保健措施:1)高温作业工人就业前及夏季以前应做好职业性体检,对患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高血压、甲亢、肝肾疾病等职业禁忌症人员,不得从事高温作业。2)限制持续接触热时间,提供清凉饮料。
copyright@ 2010-2024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