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市教育系统综治和安全(平安建设)工作要点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系统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细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更好统筹教育系统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精准研判校园安全重点工作,狠抓校园安全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成果,确保校园和谐稳定,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有效保障。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XX 省学校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的意见(X2022X 号)等文件要求,全面落实上级
2、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锚定主体责任、制度措施、隐患整治三个“狠抓”,以“十四五”时期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抓手,健全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机制,提升校园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突出重点领域治理,强化安全宣传教育,营造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二、工作目标全市教育系统围绕“保安全稳定,创平安校园”的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增强校园安全工作的政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进一步提升安全工作素养,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强化各项管理措施落实,更加筑牢安全工作基础,确保全年无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三、工作措施(一)深化校园安全
3、理论学习,强化政治自觉1.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纳入年度工作重点,深入开展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学习,并纳入全体教职员工年度学习培训内容,树牢安全发展理念。2.深入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及上级部署要求。学校书记、校(园)长和分管安全工作负责人、具体管理人员要带头学、深入学,真正学懂学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XX 省学校安全条例 XX 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法治思维;要坚持“逢会必讲安全”,及时组织教职员工学习上级安全工作文件及会议精神,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完善校
4、园安全管理机制,强化责任担当3.强化全员安全责任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明确书记、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同志、分管部门负有直接责任,明晰全体教职员工的岗位安全职责,真正做到责任到岗、到人、到事,实现校内安全管理全员化、网格化。4.压实各级安全主体责任。逐层签订综治和安全工作责任书,进一步细化完善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并按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安全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发展理念,坚决遏制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三)完善风险隐
5、患防范措施,强化处置能力5.完善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每月至少组织进行 1 次综合研判,总结、分析、部署学校阶段性安全稳定工作,全面掌握本校安全稳定工作状况。建立动态监测和分析机制,健全学校风险评估和预防制度,提前发布安全预警,早部署、早安排、早防范,提高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全面防范各类安全风险。6.完善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实行闭环式管理;对涉及敏感时段、敏感节点、敏感人员信息要密切跟踪监测,对重要信息要及时报告市教育局。7.完善事故应急处置机制。要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
6、练。发生安全事故后,要迅速启动预案,学校主要负责人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处置工作。学校要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不得出现隐瞒不报、谎报、漏报、迟报现象。8.完善舆情有效应对机制。要高度关注校园安全舆情应对工作,加强和公安、宣传、网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敏感言论、不当言论;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四)巩固校园“三防”建设,强化基础能力9.加强“人防”。学校安全管理机构要真正履职尽责,坚决杜绝“击鼓传花”,坚决杜绝安全管理措施“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说在嘴上,没有落到实处”。严格落实治安保卫制度,对进校人员、车辆进行查验登记,做好校内执勤、值班和校内巡查工作,着装持械上岗;定期组织开展安保业务培训,提高防范能力和水平。加强群防群治,扩充“护学岗”“1N文都义警”队伍,充分发挥校(园)警务联络室作用,提升“护学”质量。10.加强“物防”。学生在校期间严格实行封闭管理。校门口规范设置防冲撞设施。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等临空面位置要安装安全防护措施;配足配齐“八件套”护卫器械;定
copyright@ 2010-2025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