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C S 1 3.1 8 0A 2 5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T 5 7 0 1-2 0 0 8代替 G B/T 5 7 0 1-1 9 8 5室 内热 环 境 条 件T h e r m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f o r h u ma n o c c u p a n c y2 0 0 8-0 7-1 6发布2 0 0 9-0 1-0 1 实施中 华人民 共和国 国 家质量监督 检验 检疫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G B/T 5 7 0 1-2 0 0 8目次前言
2、工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45 热舒适条件 56 标准的采用 1 47 热环境的评价 1 5附录A(资料性附录)作业温度的计算 1 8参考文献 1 9G B/T 5 7 0 1-2 0 0 8前 .日 .曰本标准参考采用美国A N S I/A S HR A E 5 5-2 0 0 4(室内热环境条件,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代替G B/T 5 7 0 1-1 9 8 5 室内空调至适温度。与G B/T 5 7 0 1-1 9 8 5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扩大了适用范围,使其既适用于原标准规定的条件,也适用于其他复杂情况;依据标准的内容更改了名称;技
3、术内容更为详细;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 B/T 1 8 0 4 8 和G B/T 1 8 0 4 9.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清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伟、肖惠、冉令华、张欣。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 B/T 5 7 0 1 一1 9 8 5。G B/T 5 7 0 1-2 0 0 8室 内 热 环 境 条 件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能为多数人群所接受的室内热环境条件。本标准适用于在海拔 3 0 0 0 m以下的室内停留 1 5 m i n以上的健康成年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4、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 B/T 1 8 0 4 8 热环境人类工效学 代谢率的测定(G B/T 1 8 0 4 8-2 0 0 8,I S O 8 9 9 6:2 0 0 4,I D T)G B/T 1 8 0 4 9 中等热环境P MV和P P D指数的测定及热舒适条件的规定(G B/T 1 8 0 4 9-2 0 0 0,e q v I S O 7 7 3 0:1 9
5、 9 4)I S O 7 7 2 6 热环境人类工效学 物理量测量仪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适应模型 a d a p t i v e m o d e l将室内设计温度或者接受温度区间与室外气象学或者气候学参数进行关联的模型。3.2空气速度a ir s p e e d某一点空气的运动速度,不考虑方向性。3.3克罗c l o用于表达服装隔热性能的单位,1 c l o=0.1 5 5 m 2 0C/W,3.4热舒适t h e r m a l c o mf o r t表示对于热环境的主观满意程度,通过主观评价进行评定。3.5涡动气流d r a f t引起身体局部不 同程度寒冷感的空
6、气流动。3.6涡动气流不适率d r a f t r a t eDR由于涡动气流造成的不满意人群 的百分数。3.7热 环境t h e r m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影响人体散热 的环境特性。G B/T 5 7 0 1-2 0 0 83.8 可接受热环境a c c e p t a b l e t h e r m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显著多数人群感觉可接受的热环境。3.9 单服 g a r m e n t 一件衣服。3.1 0 湿度比 9 1J h u m i d i t y r a t i o 一定体积空气中水蒸气与干空气的质量比。3.1 1 相对湿度 r e l a t i v e h u m i d i t y RH 空气中水蒸气压(或质量)与在同样气压条件和温度条件下饱和蒸汽压之比。3.1 2 服装保暖性c l o t h i n g (e n s e m b l e)i n s u l a t i o n I e 一套服装对于热传递
copyright@ 2010-2024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