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16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17632013 白毛树皮象防治技术规程 2013-09 05 发布 2013-09-30 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3/T 1763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省林业厅森防站。本标准起草人:毕华明、屈金亮、王春风、周建波、国志峰、杨晓琴、赵立群、张丽华、程立忠、侯紫慧、刘晓兰、杜兴兰、薄学文、于贵朋、丁晓东、刘彦文、聂洪飞、马瑞先、赵兴强、刘桂红、胡桂华 DB13/T 17632013 1 白毛
2、树皮象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毛树皮象(Hylobius albosparsus Boheman)的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白毛树皮象发生区的防治。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白毛树皮象 白毛树皮象(Hylobius albosparsus Boheman),属鞘翅目,象虫科,树皮象亚科,树皮象属。2.2 防治指标 为了控制害虫种群数量达到寄主受害允许水平而需要采取防治措施时的虫口密度。3 白毛树皮象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及寄主种类 3.1.1 成虫 体长11 mm15mm,长椭圆形,体深褐色。头部背面布满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圆形刻点。喙长而粗,
3、略弯;前胸背板宽略大于长,散布深坑,中间两侧各有一大窝;鞘翅深棕色,较前胸宽,上有近长方形的成虚线排列的刻点和金黄色鳞片花纹,形成3条不规则的横带。雌虫腹部背面7节,第1腹节腹面微凸;雄虫腹部背面8节,第1腹节腹面不凸。3.1.2 卵 长椭圆形,长约1.5mm,宽约0.8mm。白色微黄、透明。3.1.3 幼虫 老熟时体长13mm22mm。体白色或黄白色,无足,微弯。头部橙黄色或者栗红色,头宽3.3mm。上颚具深褐色2齿。额及头顶上部有一条黑色纵线。3.1.4 蛹 体长约 18mm,黄白色。额上有一对乳头状突起,两侧有大刺,头管具 4 对刺,前胸背板前缘及后缘各具 2 对刺,中部有 2 对刺,侧
4、缘各有 3 刺,腹部背板具刺状突起,尤以第 5 至第 7 节最为发达。腹部末端具 2 枚细而长的突起。3.2 生物学特性 DB13/T 17632013 2 在冀北地区,白毛树皮象 2a 发生 1 代,主要危害 2a 生以上的落叶松、云杉、樟子松、油松幼树干部和枝梢,皆伐迹地和发生过森林火灾的地方都是白毛树皮象的易发区。该虫以老熟幼虫在落叶松伐根的根爪部树皮内越冬、成虫在枯枝落叶层越冬。成虫与 6 月上旬开始上树危害,集中于落叶松更新地上取食和交尾,危害 2a 生以上的幼树,咬食树干中上部及枝梢的韧皮部作为补充营养。同时在 6 月上旬成虫寻找新鲜伐根产卵,将卵产在伐根皮层中。卵产下后经 23
5、周孵化为幼虫,新孵化从产卵处沿伐根向下或沿侧根扩展取食,产生的粪便和木屑充塞虫道。幼虫约 5 龄,可沿主干取食深达 30cm,沿侧根取食延伸超过 40 cm。到 10 月初,大部分幼虫已经老熟,在皮层、皮层与边材间或全部在边材内做椭圆形蛹室休眠,少数孵化较晚的幼虫越冬时尚未老熟,越冬后需再取食一段时间。上年秋末已经老熟的休眠幼虫,经越冬阶段后,于 67 月化蛹。8 月上旬开始羽化,大部分羽化为成虫后,要在蛹室中潜伏约 10 天后,寻找幼树取食危害。该虫主要是白天危害,一般在上午 9 点以后开始扬飞取食危害,阳光充足、光照好、气温高该虫活动频繁危害重,阴雨天气温低危害次之。一年分春秋两季扬飞为主
6、要危害期,春季为越冬成虫危害,秋季为新羽化成虫危害。在塞罕坝地区,秋季危害重于春季。3.3 白毛树皮象生活史 见表1。表1 白毛树皮象生活史(冀北地区)月 份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至翌年4月 世 代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同第一年)(+)+-(-)(-)(-)(-)(-)注:卵;幼虫;蛹;+成虫;(-)越冬幼虫;(+)越冬成虫;上为上旬,中为中旬,下为下旬。3.4 寄主种类 见表2。表2 白毛树皮象危害植物种类(以拉丁学名为序)寄主中文名称 寄主拉丁学名 寄主科属 华北落叶松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 松科、落叶松属 兴安落叶松 Larix gmelinii(Rupr.)Rupr.松科、落叶松属 日本落叶松 Larix kaempferi(La
copyright@ 2010-2024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