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安全行为机理讲解了人不安全行为的定义、分类及其产生的心理机制。不安全行为是指那些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为错误,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该文指出,不安全行为包括两个内涵:一是肇发事故概率较大的行为;二是在事故过程中不利于减少灾害损失的行为。文章还介绍了我国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和美国杜邦公司的行为安全观察程序,分别将不安全行为划分为13类和5类。为了探究不安全行为的致因,作者从心理状态出发,将不安全行为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两大类。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有目的、有意图的违章行为,如酒后上岗、酒后驾车,这类行为表现为“冒险”,目的是为了实现某种不适当的需要。无意的不安全行为是非故意的或无意识的错误,可能由外部信息有误、生理机能缺陷、知识经验不足、操作技能欠缺或大脑意识水平低下等原因引起。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不安全行为,都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人不安全行为机理适用于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培训、事故预防与调查等领域。特别适合企业管理人员、安全工程师、生产一线员工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学者阅读和参考。通过了解不安全行为的机理,相关人员可以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率,提高生产安全性。
copyright@ 2010-2025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