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问题的两个范畴问题”就是应该研究解决的难以应付的课题。安全问题是由于客观存在着不安全因素,而应作为目标去研究解决的安全课题,从而达到安全生产。 安全问题分为两个范畴:1. 事后追查型问题从某一适当形态中脱离而发生的不幸事件,即从现行的安全方针、规章制度、安全规程、安全标准等脱离出来,以致发生了伤亡事故。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过去时间内造成的,研究分析它的目的在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防范在未来时间内发生同类事故。2. 预期目标型问题为接近某种安全目标,希望能达到某种目的而设想的问题,即预期要达到的将来的安全水准和新的安全标准。对安全问题来讲,指的是预测性的安全生产的目标,比现行的标准和指标更高
2、一层的安全设想,即准备实施的计划目标。这类问题是指向将来的,也可称之为先拟型或“预期型问题”总而言之,为弥补过去之不足或纠正某偏差以及追求未来的更高目标等所必须解决的事项,就是“问题”。存在于安全生产中的上述事项,就是安全问题。图 4-8 表示了这种关系。说明了问题的类型及其偏离(差距) 。由于从现行标准偏离了 a 的差距, 而产生了麻烦的事, 就是第一类问题,即事后追查型问题。为缩小和将来期望目标的差距 b,应该预测和实施的措施,就是第二类问题,即拟设的预期型问题。想消除 a 这段偏差,前提条件是提高 b 的基准。今后的安全管理,就是要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保证安全生产的先进目标。为接
3、近目标,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切实可行的措施上,预测从现在的基准上再次可能发生的偏差(事故)及未来的安全水平。所谓“没有问题”,这本身就是问题。制定了安全生产方针和劳动保护政策,有了安全规程和安全标准,为了遵守它们,即使安全体制再完整,在人这方面若想完全消灭偶然事件是不太可能的,加强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尽量使偏差接近于零,而不能使 a 等于零。只有有计划地提高安全标准,即努力增大 b,才能缩小 a,以至使 a达到无限小,参看图 4-8。在企业生产中,车间现场是人(操作者、管理者)与物(设备器具等物质)共存的场所。所以,安全标准也是按这两者的具体情况拟定的。人有行为失误,物有不安全状态,这都是偏差,即“偏
4、离基准”。随着时间的延长,人有疲劳,物有耗损和故障,就会出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这就是出了“问题”。企业管理人员如认为没有什么问题,不是没有判断偏差的标准,就是即使有标准也没有建立检查制度,对失误和故障掉以轻心,这是一种错觉。问题没有当问题处理,即由于无视问题的客观存在,往往造成不少悲剧。所以,领导的首要责任是发现问题并认真解决问题。从人这方面来考查, 各种操作程序和安全标准的制定, 是从安全地生产、质量、效率等各个角度综合探讨出来的,遵守这种程序和规程标准进行作业,即可收到高产、优质和安全的效益,既改善了劳动条件,又提高了工效。这里有一个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的问题。由于社会主义现
5、代化建设的开展,生产技术和管理科学都在迅猛进步,安全标淮和操作安全标准和操作方法也应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改革,使之相互适应,“基准”有重新认识和不断修改完善的必要。所以充实安全管理工作,破除陈规旧套,把安全指标定得高一些(增大 b 之值) ,这也是属于第二类问题的范畴。第一类和第二类问题的主要区别:事后追查型问题, 基准的偏离是由于过去时间里管理工作薄弱而产生的,是被动形式的问题。拟设预期型问题,是与规定的目标所存在的差距,是为完成目标所存在的管理上的障碍,克服这一障碍就是能动地处理问题。安全管理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没有前进目标。所以,一、二类两种问题,不能说以哪类问题为主。安全管理无止境,不能满足现状。
copyright@ 2010-2024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