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用高新技术监管瓦斯运用高新技术监管瓦斯位于山西东南部的阳城县共有各类煤矿 87 座,其中,高瓦斯矿井就有 42 座。由于煤层赋存条件复杂,一些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达 170 立方米/吨,绝对涌出量达 43 立方米/分以上,是山西省的瓦斯重灾区之一。从 1986 年到 2000 年的15 年间里,全县共发生瓦斯事故 26 起,死亡 107 人,经济损失上亿元,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传统管理弊端多传统管理弊端多2001 年乡镇煤矿停产整顿期间,阳城县政府变危机为契机,认真对阳城历年治理瓦斯的情况进行了深入思考。过去虽然阳城的瓦斯治理工作比较扎实,有的还在全国、全省进行过经验交流,但仍然难以
2、遏制瓦斯事故多发局面。其主要症结就在于传统的人工检测管理方法随意性大,存在许多弊端。这些弊端主要集中在人员的配备和管理上。就全县来讲仅靠安监局的安监管理人员来管理全县近百座煤矿是不可能的,仅靠煤矿企业自己管理同样也是不现实的,这就给事故发生提供了人员配备上的漏洞。就煤矿企业来讲,虽都配备了专职的瓦斯员、安全员,但人很难保证 8 小时始终全神贯注,更难做到一年365 天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性,总有疲倦和懈怠的时候,这是再严格的制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另外,企业中弄虚作假的弊端也是难以消除的。在老熟人、老同事、老上级面前严不起来,硬不下去。有的甚至受利益的驱使,拿原则做交易,在瓦斯的检测、记录上报的过程
3、中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这些弊端有的通过严格的监管可以避免,有的却无法避免,所以应该突破传统的管理方法,探索一条用高新技术武装传统产业的新路子。运用高新技术监管瓦斯运用高新技术监管瓦斯2001 年,阳城县与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软件中心合作,率先在全国开发了“阳城县煤矿安全生产数字化实时监测与监管系统”,于 2002 年 9 月正式使用。该系统拥有“十大功能”,其核心功能是“实时监控、信息共享”。系统中心控制室与全县 42 个高瓦斯矿井系统终端开采光纤通讯方式联网运行,通过系统网络,能够对各煤矿井下瓦斯浓度、风机开停状态、设备馈断电等情况进行 24 小时实时监控,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并下达整
4、改指令。监测监管系统应用以来,新技术、新模式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管理下的种种弊端,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首先,瓦斯监管有了“千里眼”,通过监测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控。总监控调度心设在阳城县政府六楼,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乡镇、各煤矿都有监控室,上到县长、局长,下至乡镇长、矿长、安全监人员,足不出户,就可通过监控系统对任一煤矿、任一工作面、任一时段的瓦斯状况做到明明白白、了如指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模式下因为人员不足造成瓦斯状况难以全面掌握的缺陷。其次,瓦斯监管系统不知疲倦、不会偷懒、不徇私情,超限报警,只认瓦斯不认人,克服了瓦斯监控的一些人为弊端。今年以来,阳城县监控中心已因瓦斯超限、通讯传输中断及时
5、下达停业指令百余次,责令煤矿停产整顿 20 余次,使超前预防真正落到了实处。另外,监管系统使瓦斯监管有了“黑匣子”。监测监管系统及时记录了每个矿井、每个工作面瓦斯变化的全过程及井下工作人员的现场工作情况,谁的过错、谁的责任一清二楚,起到了查处事故、追究责任有据可查的“黑匣子”作用。有效地解决了瓦斯管理中的敷衍了事、欺上瞒下的弊端,大大增强了各级尽职尽责抓安全的责任心,有效地堵住了管理漏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管理实践中,只有做到机器管人才能真正做到铁面无私,但再先进的技术设备,再先进的管理模式,仍然需要依赖人去发挥它的最大作用。阳城且建立了六个配套保障机制,在机器管人的基础上
6、,努力用人管好机器,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六大机制包括:一是制度保障,制定了阳城县煤矿安全生产数字化监测与监控系统运行管理规定等 10 个制度、9 种报表,对监控系统的监管做到科学规范、有章可循,二是组织保障,建立健全了县、乡、矿三级监控调度机构,县政府成立了煤炭安全监控调度中心,10 个产煤乡镇和 42 座联网矿井设立了监控室,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到底的监控网络;三是服务保障,成立了“阳城县平安矿山设备检修中心”,专门负责对监控系统传咸器等重要设备、仪器仪表进行校验和维修;四是人才保障。县、乡、矿三级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了 165 名具有中等以上学历的监控管理人员,每个监控室配备 3 人以上,实行全天候监控值班;五是技术分析制度。今年以来,县监控调中心通过瓦斯曲线分析的实时监控与采掘动态跟踪等方式对几起重大事故隐患进行了处理;六是瓦斯员与监测探头对照校正制度,使传统办法与先进技术相互补充,进一步提高了保险系数。阳城县在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应用以来,切实解决了老经验、旧办法解决不了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用机器管住了人,用人管好了机器,有效地预防了瓦斯事故的发生。
copyright@ 2010-2024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